专家说丨“心”时代,让爱成为家庭教育的底色

日期:2025-02-24     

字号:

  在这个心理问题高发和低龄化的“心”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家长们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担忧孩子的未来发展,却常常忽视了最重要的教育本质——爱的传递。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培训,而是爱的传承与心灵的滋养。

  爱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质回归

  家庭教育不是冰冷的规则约束,而是温暖的爱的传递。一个家庭里,首先父母之间相互关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其次要共同呵护孩子、孝敬老人,让爱在家庭成员间流动和传递。很多父母并不想孩子成为多么优秀的人,只希望他们能感受爱、拥有爱、传递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爱的传递,正是家庭教育应有的模样。

  心灵对话:建立真诚的情感连接

  一位初二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后出现睡眠节律颠倒、人际交往不良、厌学等心理问题,他的爸爸妈妈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而是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学琴、散步、打羽毛球。通过这种方式,父母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他的压力与困惑。渐渐地,孩子主动减少了游戏时间,开始与父母分享生活的点滴。这种基于理解与尊重的教育,才能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

  情感传承: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

  一项研究表明,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都显著优于其他孩子。这不是偶然,而是因为爱的教育能够使孩子心理健康并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品质。在爱的滋养下,孩子学会正确认知自我及他人,理解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爱的接力。在这个“心”时代,家庭教育更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用爱滋养孩子的心灵,用理解搭建沟通的桥梁,用陪伴见证成长的奇迹。让爱成为家庭教育的底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本期专家: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门诊部主任 董桂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会员、山东省医教协会精神卫生健康门诊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学校协会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青少年厌学、网络沉迷,职场压力等心理问题的咨询,以及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主持完成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项目“新冠疫情期间青少年情绪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现主持、参与其他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