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出就餐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一方面可减轻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又提供了多样丰富的选择。外出就餐注重饭菜品质的同时,饮食工具的卫生质量也成为大家最关切的问题。这些广泛使用、密封包装的集中消毒餐(饮)具究竟是通过什么流程才走到餐桌上?消费者又如何辨别其合格卫生?消毒餐(饮)具的卫生标准又是什么?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
餐(饮)具集中消毒工艺流程
1.回收:从餐饮服务提供者回收的餐(饮)具应存放在暂存间(区)。
2.除渣:采用机械除洁设备,将回收餐(饮)具上的部分食物残渣进行分离,并收集到厨余垃圾箱内。
3.浸泡:在热水浸泡池内加入符合国家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的餐(饮)具专用洗涤剂和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
4.清洗:使用流动水高压喷淋清洗,以去除洗涤剂和消毒剂残留,以及餐(饮)具表面污迹、食物残渣,再进入清水漂洗池进行流水漂洗。
5.消毒:用高温蒸汽等消毒烘干,烘干后的餐(饮)具要求不应有水渍或水珠。
6.包装:包装前应对包装间空气、台面、生产操作人员手进行消毒,并对餐(饮)具进行感官要求检查,发现有水渍、油渍、附着物等不符合要求或有碍于正常使用的餐(饮)具应予以剔除。(包装采用自动包装机、食品专用包装膜密封包装并进行密封性检测。)
7.检验:出厂前,应对每批消毒餐(饮)具的消毒效果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14934-2016)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方可出厂配送。
8.储存和运输:待检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应分区存放,产品储存和运输应有相应的记录,出厂有出货记录。
如何辨别餐(饮)具是否合格
1.查包装:查看包装封口是否严密完整,是否有漏口现象,是否按规定在包装上标注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消毒日期以及使用期限等内容。
2.闻气味:将餐(饮)具打开,闻一闻是否有刺鼻、发霉的味道。
3.看外观:查看餐(饮)具表面是否光滑平整、色泽均匀,有无食物残渣、霉点、油污、水分等残留物。
消毒餐(饮)具的卫生标准
1. 感官要求:餐(饮)具应表面光洁,不得有附着物,不得有油渍、泡沫、异味。
2. 理化指标:消毒餐(饮)具的洗消剂残留量应符合国家标准。(1)游离性余氯≤0.03 mg/100cm²;(2)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mg/100cm²)不得检出。3. 微生物限量:消毒餐(饮)具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集中消毒餐(饮)具的卫生质量,直接关乎百姓身体健康。莱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执法部门将严格依法履职,坚持监督与指导相结合。
同时,积极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互联网+监管”模式,实现对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实时监管,提高集中消毒餐(饮)具的安全保障,切实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