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丨别让乌云遮住夕阳,请警惕老年抑郁症

日期:2025-02-19     

字号:

  老年抑郁症特点

  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病于60岁以后的精神心理障碍。特征以持续的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繁多的躯体不适为主,且不能归因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除了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外,老年抑郁症的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不适多于青壮年。

  主要症状

  情绪问题:老年人对忧伤情绪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常诉说心里难受,伴有激越、焦虑、情感脆弱等特点。

  兴趣减少:兴趣爱好减退,对很多以前关注的事情不再在意或从以前认为快乐的运动中感受不到快乐了,不愿参加社交、活动。

  精力不足或疲劳:比平时更容易感到疲劳,严重者抱怨,疲惫,不能做任何事情。

  思维障碍: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会下降,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缓慢。

  躯体症状及疑病

  头痛、腰酸背痛、腹痛、胃痛等躯体疼痛;

  腹泻、便秘、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面红、潮热出汗、手抖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以上躯体症状,但经详细检查又未发现实质病变。

  自杀观念和行为

  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观念较中青壮年更高,抑郁症自杀率约15%,老年抑郁症高达25%,且自杀观念牢固,自杀计划周密,成功率高。

  风险因素

  生理因素:慢性疼痛、中风、帕金森病、维生素缺乏(如B12)。

  心理社会因素:丧偶、孤独、退休失去角色认同、经济压力。

  药物影响:部分降压药、激素类药物可能诱发抑郁。

  老年抑郁症不等于老年痴呆症

  老年抑郁症的核心是抑郁,以情绪不好为主要表现;老年痴呆症的核心是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的记忆力减退,如生活能力下降。

  抑郁症是发作性疾病,可能一段时间症状比较明显,过一段时间就好了;而痴呆是渐进性疾病,会逐渐加重。

  认知功能测试中,老年抑郁症患者虽然反应可能较慢,但通常能给出正确答案,老年痴呆患者即使给予充足时间,也无法给出正确答案。

  治疗和预后二者的区别更明显,大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经过治疗会逐渐康复;而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来说,治疗只能使症状发展延缓,但完全治好是困难的。

  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首选SSRIs:如舍曲林(对心脏影响较小),但需监测低钠血症。

  剂量调整:从半量起始,缓慢加量,避免抗胆碱能药物(如阿米替林)。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正念治疗。

  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rTMS)、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

  预防与日常管理

  1.保持社交活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或老年俱乐部等。这有助于他们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减少孤独感。

  2.培养兴趣爱好:引导老年人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阅读、手工艺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还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压力,提高自我满足感。

  3.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

  4.关爱老人:作为子女尽力保持家庭和谐气氛,家庭成员要关心支持、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多陪父母聊天,给老人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5.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老年人出现持续的抑郁症状,如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特别提醒

  如果老人突然出现赠送珍贵物品、谈论“解脱”等行为,有可能是有自杀倾向,需立即干预。此外,要避免苯二氮䓬类药物的长期使用,以减少跌倒及认知恶化的风险。

  最后,专家要告诉大家

  老年抑郁症绝非正常老化现象,90%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早期识别是避免功能残疾的关键。

  老年人要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交朋友,学会倾诉,不要把烦心事闷在心里。

  家属应主动询问情绪而非仅关注躯体不适,特别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老年人,家人更不能掉以轻心,必要时需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本期专家: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梁惠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七届精神卫生分会委员。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5年,擅长心理咨询,老年期精神疾病和青少年精神疾病、物质成瘾、抑郁、焦虑的诊断与治疗。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