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晚,由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烟台市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姹紫嫣红正华年”2025烟台市元宵戏曲晚会在烟台大剧院成功举办。晚会邀约省内名家名角,融合八大剧种艺术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铺展欣欣向荣的时代画卷,在科技赋能的时尚舞台上完成了一场传统戏曲的破茧蝶变,也用温暖团圆的情感基调激励人们以崭新姿态、饱满精神拥抱春天。市有关领导和基层群众1000多人共同观看演出,烟台文旅云、抖音、视频号、微赞网络、烟台大众网直播吸引了超过5万人线上观看。
一曲弓弦交错的器乐合奏《迎春》奏响晚会的序章,弦乐齐鸣如惊雷破空,鼓点密集若雨打芭蕉,乐曲从舒缓的春意萌动渐入佳境,整个舞台洋溢着万物复苏的蓬勃气象。背景大屏上张灯结彩、龙腾虎跃的画面与音乐完美契合,光影流转间,烟台的新春气象仿佛跃然眼前。开场合奏既是向传统节令的致敬,更是对戏曲艺术生生不息的赞美。
华彩闹元宵,灯火映万家。吕剧《观灯》以亲切的方言、诙谐的唱词,配合演员们生动的表演,展现出一幅热闹的民俗闹春画卷,把观众瞬间带入充满烟火气的元宵看花灯生活场景。蓝关戏《四知太守》用古朴庄重的唱腔讲述了“清正廉洁”的历史佳话,让观众恍若穿越时空,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烟台市文化艺术中心少儿戏曲培训班的小演员们带来的京剧《梨园新苗》,宛如春日里初绽的花朵,为晚会注入一股清新活力。他们稚嫩却坚定的眼神,有模亦有样的招式,展现出对戏曲艺术的无比热爱和传承活力。
晚会通过现代舞台技术重构,以炫酷的灯光营造、清晰的音响渲染、数字化还原的沉浸体验,让传统剧目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展现立体炫目的崭新华彩。五音戏《王小赶脚》《拐磨子》演唱清甜真挚,表演热闹喜庆,载歌载舞中表现出朴实的生活情趣。经典武戏《三岔口》演员扎实的功底和默契的配合,行云流水的身手和精湛的武打动作博得台下此起彼伏的掌声与喝彩。渔鼓戏《吕布戏貂蝉》以高亢明快的声韵和粗犷热烈的表演,将经典历史故事演绎得别具一格,展现出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
名家光彩熠熠,唱段脍炙人口。由省内各个戏种传承人带来的压轴表演,堪称此次晚会的瑰宝。经典荟萃《吕剧联唱》展现出齐鲁大地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现代柳琴戏《枣花》表演风格细腻传神,生活气息浓郁朴实。柳子戏《嫦娥送福》将神话故事搬上舞台,用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为元宵佳节送上新春的美好祝福。山东梆子《天赐禄》旦角和花脸唱腔的无缝转换,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视听体验。京剧《断密涧》属于花脸和老生的唱功戏,一段李密与王伯当的霸气对唱展现了国粹的艺术魅力。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壮志凌云”,表达了革命者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坚定信念,带领观众重温红色经典,激扬奋进的磅礴力量。
伴随经久不息的掌声,晚会在京歌《乘梦飞翔》中圆满落下帷幕。整台晚会创意新颖,编排流畅,气势恢宏,亮点纷呈,演出接地气、顺民意,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展现了喜庆、团圆、红火的节日内涵和团结奋进的时代风采。热心观众感言:“戏曲的薪火永远与时代的浪潮共鸣,与城市的脉搏同频,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晚会,而是一次跨越剧种的文化寻根。烟台,正以戏曲为舟,以奋进为楫,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驶向更加壮阔的未来。”
“姹紫嫣红正华年”元宵戏曲晚会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美美与共,践行文化“两创”,推进文化自信,在欢声笑语、万家团圆中筑牢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