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丨经常紧张、害怕、恐惧、担心?你可能患上了焦虑障碍!

日期:2025-02-13     

字号:

  焦虑障碍是一类以过度、持续担忧或恐惧为核心症状的心理疾病。焦虑本身是人类的正常情绪反应,但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匹配,且持续时间长(通常超过6个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或社交。

  焦虑障碍的常见类型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恐怖性焦虑障碍(比如广场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等。

  典型症状:

  1.心理症状:过度担忧、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总是预感有坏事要发生等。

  2.躯体症状:心慌、出汗、颤抖、头晕、肠胃不适、肌肉紧张、失眠等。

  3.急性焦虑发作:突发性强烈的恐惧、心悸、胸痛、头昏、非真实感,感觉自己会死、失去控制或发疯等,可能会误以为是心脏病发作。

  发病原因:

  1.生物学因素:遗传、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等。

  2.心理因素:性格敏感、完美主义、童年创伤经历等。

  3.环境压力:长期高压工作、人际关系冲突、重大生活变故(如失业、亲人离世)等。

  出现焦虑情绪或焦虑障碍后该怎么办?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出现焦虑情绪或焦虑障碍可以采取以下心理调适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1.接纳情绪:焦虑是大脑的“误报警”,尝试观察、接受而非对抗它。

  2.调整呼吸:缓慢腹式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可以激活副交感神经从而缓解焦虑。

  3.建立支持系统:与亲朋好友倾诉或加入互助小组,减少孤独感。

  4.写日记:记录触发焦虑的事件和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增强对焦虑的掌控感。

  通过以上措施,如果焦虑情绪仍持续存在,躯体症状频繁发作,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并伴有抑郁、自伤或自杀念头时,就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有的放矢,对症治疗。

  1.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识别并修正负面思维模式,逐步面对恐怖场景(比如暴露疗法)。

  (2)正念疗法:通过冥想练习减少对焦虑的过度反应。

  2.药物治疗:遵医嘱服用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

  3.生活方式的调整:比如规律的运动,减少咖啡因、酒精的摄入,保持充足睡眠等。

  焦虑障碍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焦虑障碍就是性格软弱

  专家说:焦虑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与意志力无关。

  误区二:吃药会上瘾

  专家说:只要遵医嘱,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是不会产生药物依赖的。

  误区三:放松一下就能好

  专家说:中重度的焦虑障碍必须进行专业治疗,一拖再拖可能会加重症状。

  最后,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专家提醒大家,焦虑障碍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早期干预能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康复概率,患者一定不要因“病耻感”而延误治疗。


  本期专家: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医疗七科科主任 主任医师 徐扬

  山东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抑郁焦虑协作组委员,烟台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烟台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失眠症、焦虑症、强迫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医学专著1部,发明专利3项。


2025年2月13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