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来,教导处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思路和具体目标,深耕细作,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科学落实课程计划,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规范课程设置,保证课堂质量。开学初,我们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按照上级部门的课程计划安排,“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规范课程落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日常巡课力度,确保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规范教学行为,并做到巡课必有反馈,针对需改进、需提高之处,点对点提醒并持续关注,从而持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3.规范学籍管理,确保人籍一致。根据上级会议精神,教导处开展了全校性的生籍一体工作大排查,对各年级在校学生人数、请长假学生人数及休学复学转学人数进行了详细梳理,进一步规范转学手续的办理。
4.规范常规检查。按计划每月开展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活动,认真组织、详细布置,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求老师及时整改,并进行二次整改回头看,每次的随机抽查也是不定人不定时深入教室和办公室进行随机检查,重点查看对问题整改情况,真正做到“以检查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5.规范课堂教学。本学期,我校教导处加强巡课力度,开展了推门听课活动,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改进,以求教师业务能力的精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6.规范作业监督,保证作业质量。实行作业家校管理。期中考试后,我校陆续开展作业改革,建立了家校联系本,通过家长反馈与教师评价,监控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等。逐步落实异步作业,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范围内得以知识的消化与巩固。
新村初中是全市最偏远的乡镇中学,留守儿童多,贫困学生占比大,约五分之四以上的学生家长仅有高中及以下学历,家庭教育管理形式单一或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及操作能力低下的现象严重,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全面的了解,家校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导致我校在家校共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以上情况,结合新时代国家对家庭教育、家校沟通的要求,学校在“家校共育”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坚持“同心同向同力,聚智聚识聚行”的思想,着力打造了“春晖工程”,大力促进家校沟通规范化、实效化,推进家校工作新格局。“春晖工程”着力打造“四个一”精品项目、设计特色教育内容的“四五制”共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家校合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家校合育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