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日期:2025-01-24     

字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应急处置,本专项应急预案与本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衔接,是《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针对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救援的具体细化。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机构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及各个应急处置工作组,在医院应急指挥部和应急指挥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机构图


三、监测与预警

急诊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儿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监测与预警科室,其他各科室、部门均应履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责任及报告义务

四、应急响应

(一)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结合实际情况,本医院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医疗卫生救援事件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响应级别由低到高实行四级应急响应:级响应、级响应、级响应、级响应,响应条件及分级分别1、表2所示:

1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分级标准

级别

标准

一般传染病疫情事件(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件:

(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国家、省、市卫生健康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较大传染病疫情事件(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事件: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县市区。

3)霍乱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

4)一周内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 l 倍以上。

5)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国家、省卫生健康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件:

1)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区。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设区的市。

4)霍乱在一个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流行,一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在我省发生或传入我省,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疫情波及两个以上县市区。

8)省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省行政区域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9)国家及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I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件: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我省及其他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我省发生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波及其他省份,或者其他省份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波及我省,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在我省发生或传入我省,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失的传染病在我省发生。

5)与我省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且我省发现输入性病例。

6)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定的发生在我省境内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级标准

级别

标准

一般事件(级)

一次伤亡10—29人,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

较大事件(级)

一次伤亡30—49人,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

重大事件(级)

一次伤亡50—99人,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

特别重大事件(级)

一次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病例多。

(二)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IV级水平,或上级部门认定的其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本预案。

(三)信息上报

应急办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要尽快掌握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力争在事发5分钟内向社会事业发展局值班室电话报告611803610分钟内书面报告,最迟不超过 30 分钟。

五、应急处置流程

1.科室接诊相关病人后,应当立即组织紧急抢救,同时要根据事故类型需要立即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工作时间或行政总值班(非工作时间、节假日),初步研判,最快时间组织、指挥投入工作

2.达到Ⅳ级及以上应急响应条件的,应急处置办公室工作时间或行政总值班(非工作时间、节假日)将事件情况上报应急办,并及时通知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成员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3.应急办综合协调、沟通,达到Ⅳ级及以上专项应急预案启动条件的要立即报告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院领导(总指挥、副总指挥),由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院领导发布启动专项应急预案指令。

4.专项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指挥各小组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医疗救护组、消毒隔离组、治安保卫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发布组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同时调集相关专业医师护士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治,履行应急处置职责,各相关科室临时抽调人员

5.医疗救护组还要启动绿色通道,进行床位协调,通知护理单元做好收治病人的准备。

6.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护人员,应当按照突发事件要求采取相应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工作。

7.涉及到重大传染病疫情、食源性事件监测要求,各科室需根据应急处置办公室或院总值班指示,按时完成传染病、食源性疾病报告卡的填报及配合流调数据采集、标本留取工作。

、后期处置

1.由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或应急处置办公室宣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终止。

2.医院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对突发事件的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并对救治过程作出书面报告。

、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保障

组建应急救援组织,医院应急指挥部按照专业分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护队,定期对救援小组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各救援人员掌握基本应急救援能力,保障遇到事故临危不乱、处置有序

)物资装备保障

根据本应急预案需要,有健全的应急物资储备,建立满足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要求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建立了医院应急物资台帐,医院应急办定期对应急装备和物资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物资及装备完好有效

)经费保障

应急所需资金由应急办列出计划,院长审批,列入年度预算,应急费用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医院财务科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本院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技术储备与保障

医院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