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优化学校发展机制,巩固办学成果,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凸显办学特色,结合本校实际,在总结过去三年学校发展成效的基础上,制订学校新一轮教育教学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总体思路
学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精神为纲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三年教育教学规划。
二、今后三年工作思路
(一)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的建设。
(二)教育教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课程实施与改革创新。
(四)优化课堂教学。
(五)评价制度改革。
(六)德育、艺体及健康教育工作。
(七)办学条件及社会资源的不断优化。
(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三年发展总目标
学校本着“目标引领、重点突破、质量提升、特色发展”的思路,以“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个性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全面成长、学校文化整体提升”为发展总目标,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个性化的课程选择,充分挖掘学校课程潜力,全面开发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形成完备的、既能体现基础性、又能针对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多元化课程体系。积极探讨适合年级、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为补充、教师高效课堂教学为核心的高效学习模式的研究。每位学生有目标(远期、中期、近期),有方法、有评价,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成绩逐年提升,力争三年内把我校办成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政府放心的优质学校。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分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1.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
强化学校现代管理意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行为,逐步构建全过程、全员管理体系。将人本管理思想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精简高效”为核心的特色管理体系,营造和谐向上的管理文化。
2.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1)强化用人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及管理办法,根据每一个教职工的绩效评估,适时调整人事岗位安排。形成人尽其责、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
(2)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校务公开制,利用每学期的教职工大会平台,不断完善、修订学校各项条例、岗位职责,推进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改革,充实学校教育改革项目,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完善教育教学分级、分类考核制度。健全和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规范各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年级组和教研组等组织的作用。每学年对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考核一次。继续实施中层以上干部述职考评等制度。
(二)德育工作
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围绕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健康、向上的德育环境。完善科学、规范、有效的德育管理网络建设,建设一支具备现代教育意识和素养的德育工作者队伍。积极开拓校内外资源,共同开发德育资源,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工作措施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增进合作与交流,及时总结并推广班主任工作的好经验,通过沙龙形式开展德育工作专题讨论,不断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重视青蓝结对,关注青年班主任的成长。支持、指导优秀的班主任参加市招远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以及班主任骨干研修班,培养1-2名班主任教师成为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并努力培养市、县(区)、校各级优秀班主任。
2.加强德育科研工作。落实和加强德育科研工作,营造良好德育科研氛围。鼓励班主任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发表论文。
3.继续加强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和规范教育。结合校情和学情,细化行为细节转变方案,强化学生行为规范评价体系,抓行规、促发展。
4.构建课程化、序列化的德育课程。狠抓德育课程落实:例如学科课程(道德与法治课)、道德专设课程(主题班会)、活动课程、校本德育课程等道德教育重要阵地;另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班级文化环境。推进校本德育课程的研发,从起始年级开始,逐步开发校本德育课程。
5.开展好各类育德活动。通过升旗仪式、社会实践、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午间教育等形式,将品行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利用各个节假日、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学雷锋活动、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红五月歌会活动、尊师爱师活动等。
6.发挥少先队作用。重视少先队集体建设,完善队组织管理,通过各类仪式教育及少先队活动课,建设积极向上的少先队集体。每年召开一次少代会,利用少先队组织,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功能,培养组织好学生志愿者服务队。
7.加强与家庭互动和社区合作。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格局。重视家校联系,继续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努力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
8.逐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班主任重视并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引导心理教师专业不断发展。努力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9.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建立预防传染病的长效管理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继续深化对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机制。
(三)课程与教学
工作目标:在教学工作中,不断优化“自主合作、主动参与式”高效课堂模式,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实现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
工作措施
1.完善校本课程架构,明确校本课程功能定位。认真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切实执行课程计划,严格规范教学常规。每年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三类课程,上足、 教好每一门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使85%的学生具有基本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思维能力,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督查等制度。
2.优化课程结构,整合学校、社区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种类,增开“粉丝加工”“乒乓球运动”等学校课程。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了解各学科存在的问题,对薄弱年级、学科继续采取跟踪调研,做好学科质量调研的分析、总结工作,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及时反馈,有力调控,合理激励,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设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质量评估和考核,以学期为单位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
4.做好体卫艺、科学等工作。积极开展科技、艺术、体育、语言文字规范化等教育活动,开展好一年一度的“校园开放日”、运动会等活动,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做好每年的推普周活动,每学期举行学科周活动,积极参加经典诵读活动。认真落实“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三课两操两活动”的体育锻炼要求,积极开展好课间大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每年举办学校运动会,将日常锻炼与体育竞赛相结合,弘扬体育精神,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四)教育科研工作
工作目标:通过扎扎实实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科学研究,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利用新三年发展空间抓住时机,构建龙头课题,逐级延伸为子课题研究和学科组研究,形成学校科研网络。
工作措施
1.健全和修订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制定学校教科研发展三年规划,建立科研工作的考核机制。以项目推动、过程评价、成果激励为主要内容保障科研工作推进,建立教师教科研考核量化指标。
2.积极申报各类各级课题。要求每个教研组有一个研究课题,每位教师至少参加一个课题研究,积极参与课题申报工作,力争有若干市级课题立项,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3.健全管理网络,搭建交流平台。管理好已开始进行的课题,每年召开一次教科研研讨会,发挥科研交流平台作用,推动科研成果应用。让课题成为研究教育教学的真问题;真正形成以科研促教研,教研促教学的良好局面。
4.做好结题和成果汇总工作。
每年组织一次教科研评比活动(论文、案例撰写等),通过校园网及时发布教科研信息,做好课题结题和成果汇总工作。做好课题的阶段总结,汇集、整理教师科研作品,争取三年成集。
(五)教育信息化工作
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评价、活动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
工作措施
1.以网络建设为平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有效利用好学校教育信息设备,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效能。充分利用畅言智慧课堂平台、希沃白板、新泰微等网络平台,挖掘网站的教育资源,推行网络教研活动,形成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网络化。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化工作评估、激励机制,完善相应配套制度。探索建立网上教育评价系统。
2.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强化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拓展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软件,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六)校园文化建设
工作目标: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拓展学校内涵建设,树立学校文化形象, 培育优良校风学风,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工作措施
1.建设安全文明校园。严格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持续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以全面落实、全员参与、全程控制为目标,进一步及安全校园内安全防范机制。不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水平,努力实现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显著提高,打造安全校园。
2.创设校园环境文化。校园环境布置方面,校门口悬挂校牌及各种荣誉牌匾,将学校文化环境布置与办学特色相结合。校园走廊有学生作品展示,推进美丽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内一楼一字、一草一木的育人功能。班级环境方面,推进温馨教室建设,每个班级形成不同风格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3.营造丰富校园活动。弘扬新的时代精神,开展各种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校园文明风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升旗仪式,做好重大节日的主题教育。继续办好校园广播课,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学生投稿,逐渐实现现场转播,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加强校园文化氛围。
4.搭建艺术展示平台。努力引领学生从“校园课堂”走进“艺术殿堂”,确保学生校园艺术活动参与率达100%。
五、保障机制
(一)组织管理
1.注重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制订本规划,学校要善于借用校外资源,虚心听取有关部门、兄弟学校、专家的意见,不断地优化办学。
2.注重管理实施的民主化。管理的过程始终民主化,让教师参与管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定期召开教代会、各类座谈会、咨询会,征询教师对学校办学的意见与建议,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提高学校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与科学化水平。
(二)制度建设
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认真实施教学流程管理,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定期修订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打造学校的制度文化,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利用每学期的教代会,有计划、有步骤地修订各类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利用教职工代表的提案,不断改进学校管理,继而形成科学、和谐、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文化。
六、年度重大工作
(一)第一年(2025年1月——2025年12月)
1.制定教育教学新三年发展规划,组织全校教师员工代表讨论,教代会讨论通过。
2.确立学校各阶段教育教学发展目标、学校重点课题。
3.设计学校重点课题,解读重点课题,实施重点课题。
(二)第二年(2026年1月——2026年12月)
1.检查教育教学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反思、改进,继续实施。
2.召开相关的研讨会,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第三年(2027年1月——2027年12月)
1.学校教育教学三年发展规划执行的反思、修订、总结,学校发展目标达成度的检查、反思。
2.学校教育教学三年发展工作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