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起点,在新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承黄城集小学团结奋进、踏实刻苦的工作作风,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优异的教学成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抓好底线工作,压实责任
1.加强安保措施,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第一理念;建平安和谐校园,永远是我们孜孜追求的目标。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牢牢把握“安全重于泰山”,始终遵循“防患始于未然”,增强安全意识,严查安全隐患。校车安全方面做到零事故,饮食安全方面做到让学生吃饱吃好。
2.重视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引领。
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扎实开展好实践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不断理清党建工作思路,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拓展党建工作外延,努力推动党建工作在学校工作的统领作用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提供坚强的保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3.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理念提档升级。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价值追求、三风一训等核心理念文化进行精准解读和完善提升,用文化理念凝聚思想,规范行为,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学校将致力于阳光教育生态建设, 将各种显性文化加以整合,践行阳光教育,打造阳光校园,培养阳光教师,培育阳光少年,促进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
4.规范办学方面,抓好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落地。
重视学生习惯培养,向课堂要成绩。“双减”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而“双减”工作的成效也一定是通过学校高效的日常教学来实现的,我们将在减负增效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地自查、精进,提升办学水平,减负不减质,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要严格按照“双减”政策要求,详细制定工作细则,指导教师对照指标体系,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全面摸清校情实际,详细建立问题台账,确保整改责任落实到人,整改举措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年级组统一分类布置作业制度,不断完善作业公示制度,协调推进作业布置优质化、高效化。
二、抓好中心工作,特色强校
“教学中心,质量第一”,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学校将集中做好以下工作:以“天天向上”为主题,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打造“生长课堂”为抓手,着力提升教学品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着力构建“万物生长”课程体系;以培养“天天向上的好教师”为目标,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生长性德育”为重点,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着力创新德育工作。锚定坐标,明确定位,担当使命,以文化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一)阳光管理
1.学校管理:学校将继续完善《黄城集小学管理制度汇编》,通过制度建设实施科学化管理。在制定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遵循规律,使制度具有生命力。在实施过程中做到注重过程、人文关怀,使制度具有亲和力。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提升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2.常规管理:一是抓好备课,实现教案精品化;二是加强检查,实现管理精细化;三是重视落实,实现课程刚性化。各学科组要抓好集体备课,做到:定课题、定时间、定主讲人、定参与人数。计划组织形式多样的听评课活动,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3.作业管理:一是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做好作业审查、作业公示、作业考评等工作;二是加强作业考核,学校对教师作业布置批阅加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日检查、周考核;三是合理调控作业总量,力争让学生在校内完成绝大部分书面作业;四是精心设计作业分层,分类分层布置作业,鼓励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设计趣味性强的作业,力争让学优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饱;五是规范作业批改,要求教师全批全改、评语规范、记录详实、精准分析、适时讲评。
(二)团队建设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继续推进青蓝银教师成长工程建设。老龄教师重激励,中年教师重引领,青年教师重培养。借助课堂大比武、青年教师课堂艺术大赛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聚焦课堂。在老教师的示范带动下,中年教师出成果,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听评课,聚焦课堂,专业成长等持续发力。
2.搭建平台,有效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结合新形势、新问题和德育工作新特色,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使班主任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及教研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努力提高班主任创新工作能力,努力创建一支结构优化、自主合作、反思研究、勤奋+务实的新型班主任队伍。
3.聚力教科研,促进教师团队建设。抓常规保质量,重科研上档次。学校继续加强常规检查,强化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反馈等教学常规管理,以“信息技术2.0工程”为载体,积极整合各类课程和学科教学内容,灵活建构学习形式,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学回归本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继续推进信息技术2.0工程建设。推动信息工程2.0工作走向深入,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在校园文化的理念滋养下,我们期待把学校教育和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积极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功能,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让文化特色和信息技术在深度融合当中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与活力。
(三)深耕课堂
1.着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技能蕴藏在课堂招式中,学生的问题解决在观摩学做中。深耕课堂催生了校本研修课题“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和大单元教学研究。这两项研究将继续坚持,一以贯之。我们将继续践行四个课堂关键词:“该学”、“能学”、“可教”、“利评”。
2.鼓励学生“讲得精彩”。
通过课前3分钟演讲、“我是小老师”等活动,引导学生勇于表达、善于表达,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各学科共同发力,聚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3.全力推进小组合作研究。
学校全面推行“小组合作研究”,团队精神从小抓起,合作探究从课堂落笔,大力推进课堂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落实工作,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努力打造深度课堂、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存在感、成就感、幸福感。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本学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小组合作教学,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举行“小组合作促深度学习”课堂大比武活动。在评价激励方面持续发力,促使小组合作教学研究走向常态化。
(四)特色课程
本学年根据语文教研组提出的既要“读写结合”又要“做写结合”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把“传承非遗文化”课程和“语文教学大量读写”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我们将继续坚持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特色活动让学生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增强校园生活对学生的吸引力。
学校特色的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将继续加强特色建设,行进在追求"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求索道路上。基础类课程重知识,拓展类课程重能力,实践类课程强素养。三类课程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促进,共同指向孩子的生命成长,既关注核心素养,又凸显个性才华,让每个孩子找到生命亮点。
(五)阳光体育
学校高度重视体育特色建设,我们将继续以“天天向上”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我们的特色大课间由三部分组成:跑操+绳操+一分钟跳绳测试,学生以“天天向上”为口号和活动主题,积极锻炼,增强体质。我们将认真组织低年级柔韧操、学校运动会、队列比赛等,丰富的体育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和意志,增强学生素养。
(六)重视阅读
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市教研室下发的全面推行“大量读写、双规运行”教改经验的指导意见,以“立德树人、读书育人”为价值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大量读写,双轨运行”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实践,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依托,以阅读性作业、亲子阅读、读写结合为主要方式,让阅读写作成为滋养师生、提升素养的重要载体。
1.完善制度,营造氛围。学校出台《书香校园创建方案》,按照年级特点设置阅读和写作计划,修订《读写活动计划》。
2.规范书目,全科阅读。将烟台市教科院和新教育研究院推荐书目纳入学校阅读书目体系之内,同时各班级和语文老师也可自主选择本班阅读书目,书目的选择要涵盖人文素养、自然科学、科技创新、艺术体育等门类,为全学科阅读提供保证。
3.规划时间,养成习惯。利用“晨诵”“午读”“暮省”将阅读仪式化,成为每日常规。晨诵围绕经典诵读内容开展有声诵读;午读依照班级文化开展主题式阅读;“暮省”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书目,并和亲子阅读相结合,读后与家长交流读书内容,分享读书收获等。
4.研究方法、读写结合。语文组要坚持每周的读写研讨活动,研究具体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出示整体书导读课、读写结合课,并制订出具体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按照“读、说、写互促”的总体思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了“说、写、创”三个阶梯的习作训练目标。“说”,即:口头作文,是指低年级在坚持阅读绘本基础上的看图说话;“写”,即:写片段,是指中年级在大量阅读基础上进行精彩片段仿写;“创”,即:创作,是指高年级在主题阅读基础上的习作创作。每周各年级上交自己级部的读写材料,教研组长检查反馈后交由学校再次检查存档。
我们努力让学生的内心放松下来,在一个充满精神自由和安全感的环境下,让教育回归天性,回归生活,让美好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信任,作为教育的基础,陪伴学生走过人生最宝贵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让幸福感伴随孩子终生,助力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行稳致远。
服务一方教育,造福一方百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持“务实求真、天天向上”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抓好每项工作,为山区教育贡献一份力量,让山区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感受到春天的明媚阳光。
龙口市石良镇黄城集小学
20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