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2024年,依据区小学教研工作的要点,我们仍以“研读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赋能新课程”为主题,用课程化教研的思维开展各项工作。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通过组内研讨课、师徒结对、大比武优质课评选以学科教研等形式,提升教师素养,确保40分钟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深度、有活力的学习课堂。加强教学研究、教学评价,促进课堂深度学习,努力探求务实且有成效的综合教研模式,使小学科各项工作有新突破,新发展,新成果。
二、工作目标
1.继续研读新课标,明晰育人内涵,提升课标学习实效。
2.继续践行新理念,加强学科教研,落实课程研究目标。
3.继续赋能新课程,严抓教学常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严格落实教学规范
一是要抓管的常规。首先管的制度要全面,管的标准要适度;依据《芝罘区小学督导评估方案》《烟台市小学教学常规》等下发学校的各类规范,整合统一,不留空隙,对教师常规行为不断总结和完善,进一步修订《幸合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其次,管的过程要精细:期初以“三表三书三名单三计划”抓秩序:“三表”即课表、时间表、校历表;“三书”即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教辅书;“三名单”即班级学生名单、任课教师名单、年级组教师名单;“三计划”即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计划、任课教师教学计划。中途以“三检查两座谈”抓督促,“三检查”即常态课检查、教学质量检查、教研检查;“两座谈”即教师评教评管、学生评教评学。期末以“一考评三总结三分析”抓评价:“一考评”即期末考评;“三总结”即教学总结、教研总结、管理总结;“三分析”即学习质量分析、教学质量分析、管理质量分析。
二是要抓教的常规。教的常规贵在认真落实,分学科拟定教学规范:包括日常规、周常规、月常规、期常规;从教学过程各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实验、评价等多个角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重视发现和表彰在执行教的常规方面做得好的典型,进行推广,不断丰富完善学校教的常规。如:教师对每一个字的读音、每一个词的推敲,锱铢必较,咬文嚼字,身教重于言教。
三是要抓学的常规。学的常规是优化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会学、乐学,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都要有明确的规范。我校很多优秀教师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学的常规”,如:预习清单;先学后教;敢于质疑;兵教兵;学生登台讲,教师坐下听;错题本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品质,在育智中育人。
(二)切实抓好教学管理
1.赋能课堂教学
坚持“教中有研,研能促教”的思想,全力打造深度的灵动课堂。继续加大“推门课”、“跟踪课”、“汇报课”和“开放课”四轮磨课的力度,与同教研组1+x+1同课接力和师徒之间的同课异构活动相结合,以课堂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磨,观课评课,践行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致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情感,开启学生情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学情,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设计优化实用的教学过程。学校会针对“薄弱课”进行精准帮扶、跟踪指导,不断引领教师打破传统“灌输”教学,开创新型“互动”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想出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做出来,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开启的地方,能力提升的地方,我们要更加关注课堂细节的把握,从根本上提高个人执教水平。继续完善听评课制度,赏析经验或剖析教训时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立足实际,抓住要害,突破一点,力求参与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教”中积累,在“评”中提高,听评课记录要做到详实。
2.深潜教学研究
一方面指向课题研究工作。目前我校《应用网络画板培养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处于中期推进阶段,各课题主要参与人要配合课题主持人在总结提炼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地辐射带动更多相关教师边实践、边思考、边提升,作出可推广应用的好成果。
一方面指向学科教研。积极参加校际间的学科教研,善于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开展体会交流或模仿授课“影子教研”,不断地在学中思、学中悟。
搞好校内教研,将教研组整体评价纳入教师考核。要积极参加学科大组教研,充分利用教研组内部教研,把握教材解读的正确方向,研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从学生层面研究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巩固日常教学成果。大组教研约两周一次,其中语文安排在周三下午第一节、数学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节、英语安排在周四上午第一节,积极推进区教科研中心主张的“大单元教学”和“命题研究”两项主题;小组教研每周一次,要雷打不动地坚持,各教研组自己定好时间并于本周上报,以便分管领导可以下沉级部参与指导。各组要在学期初做好教研计划,每次教研活动定主题、定发言人,做好教研记录。
加强岗位练兵,做到四个一: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坚持每周一练基本功,展示一项信息化应用技术,完成一篇的教育论文投稿,通过主题培训及展示评优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三)扎实提升教学质量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无疑是家长和社会最为关切的教育问题。我们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把教学质量的提升落到实处。
一是夯实日常教学。语文教学要结合新课标加强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综合提高语文素养。数学教学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建立大数学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丰厚数学文化。英语教学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在“用中学、做中学、创中学”,四五年级要根据单元主题情境融入“仿写”训练。
二是组织知识调研,语文学科包括字词、阅读、作文、背诵等;数学学科包括计算、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等;英语包括单词默写、阅读理解等。注重分层次开好“两会”:一是由学校牵头,教研组长汇报,任课教师参加的质量分析会;二是年级组长牵头,个别学科教师汇报,师徒共同参加的质量分析会。
(四)有效提升教师素养
以“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的评选活动带动教学研究,整合各级优质课、组内研究课、家长开放课、微课等各种课堂开放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做到“五个一”:制订一份有效的教学计划、研究一节经典课例、上好一堂公开课、写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写好一份有价值的教学总结。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修炼,提高专业自信。
1. 胸怀全局
每一门学科教学都是个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整体性”思维,教学才能直抵核心,有章法,不盲目。教师可以从不同维度把握“整体”。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一个学段、小学五个学年。教师用“四书”整体把握学科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用书》、教辅书;用“三表” 整体把握过程:课程表、教学计划表、课时计划表。
2. 目中有人
教师“目中有人”,就是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师应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理解儿童(7-12 岁),要优先发展儿童的感性。相信儿童,有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3. 腹有诗书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腹有诗书,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5量。首先要“知如泉涌”,如成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文学味浓的教学语言感染力很强,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其次要善于研究教材。如语文教师围绕教材重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把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研究明白,分类提炼出各单元最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核心内容抓准了,意味着课堂教学内容集中,教学目标简洁,意味着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地读书、思考、表达,也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多读书,少做题,读整本书的愿望。
(五)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继续加强“书香校园”建设。以校园读书节为载体,开展好书荐读、师生共读、亲子伴读等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类、经典名著类、传统文化类、益智故事类、科普文化类作品,培养“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构建有特色的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让阅读成为沟通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感情的桥梁,定期评选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全面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2.高度重视体艺项目比赛。艺体比赛的影响力直接决定了它的重要性,需要全校上下的通力合作,值得欣慰的是我校拥有非常专业高端的音、体、美教师队伍配置,在往年指导学生参赛中也凸显了相当大的优势,本学期,我们要继续保持未雨绸缪的意识,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一手抓全员普及、一手抓梯队建设,结合社团、主题教育等活动丰富体艺教育的过程性材料,如大课间、体艺2+1、作品展评等等。
3.持续推进信息技术水平。创新大赛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已成为我们的品牌项目。在良好的物力和人力资源支持下,我校已经做出非常骄人的成绩,在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赛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这离不开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发现、培养和激励,我们要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势,也要进一步挖掘在创新技术方面有悟性的老师加强学习,充实完善创新教育师资力量,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科之内人人有责的意识,发挥团队精神,体现团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