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党建融合,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1.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健全完善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党建业务培训,严格落实党员积分量化管理,不断提升基层党务人员工作水平。从严抓好支部换届,配齐配强支部班子力量。加强离退休党员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效能,持续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推进党建品牌建设
围绕品牌内涵、活动支撑、阵地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红烛先锋我心向党”一校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创建,纳入学校党支部书记突破项目。
3.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以清廉学校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十廉工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对权利集中、资金密集岗位干部的监督管理,加强制度约束和审计监管,筑牢党风廉政防线。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对工程招投标、食堂大宗食品原料等物资采购、招生、教辅资料征订、财务等工作的监管和查处。深入整治师生身边不正之风和教育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师德失范行为监督查处力度,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5.抓实意识形态工作
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和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定期开展信教排查,防范宗教非法组织渗透校园。加强校报、校刊、校网管理,强化舆情监测处置,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6. 加强学校网格化管理。
坚强学校网格管理体系,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及时掌握师生意见诉求,建立网格员工作台账。及时上报疑难、复杂、重大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全面落实学校网格化10项管理制度,落实问题防范和化解。
工作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责任单位:校长室、党建办 分管领导:林春海、牟明江 具体责任人: 慕进平、崔玉梅、祝尚笋
二、聚焦德才兼备,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育队伍
7.提升校长工作能力和水平
发挥校长领头羊作用,营造干事创业工作氛围,全面提高校长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8.培养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完善教科研工作制度,扎实推进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教育科研专业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教育领军人才建设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强镇筑基乡村教师素质提升三大工程,拓展教师培训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9.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筹备第40个教师节,组织2024年度教师节先进个人、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选树宣传,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开展“树师德、正师风”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对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的教师,坚决予以查处和整治。
10.全面推进教师培训
组织参加栖霞名师、名校长和名班主任培养,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继续做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广泛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强校本研修,建立好县、校优质课程资源库。持续推进中华文化涵养师德提升工程,研究开发师德教育课程。开展名新结对、青蓝工程、“影子培训”、青年教师论坛等活动。
工作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责任单位:教导处 分管领导:林春海、李永成 具体责任人:刘尊作、林泮、各级部主任
三、聚焦体制机制,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11.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规范职称申报推荐工作。进一步完善职称竞聘办法,继续落实乡镇教师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和“直评直聘”政策,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修订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指导办法,体现多劳多得。推进“幸福教师”建设工程,开展教师节表彰活动。
12.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按照新的《栖霞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奖励中考优秀教师。
工作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责任单位:教导处、办公室 分管领导:林春海、李永成 具体责任人: 张智勇、刘尊作、 李祥艺、林泮、各级部主任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3.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深化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精细落实集体备课教研、校长推门听课等制度要求,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加强五项管理,严控作业数量,严禁指令家长代批。加强学生管理,从严教育打架斗殴、考试作弊、携带手机、男女学生非正常交往等违纪学生,促进自我管理。提升服务理念,规范商业、收费行为和各类进校园活动,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高质量抓好毕业班工作,积极备战2025年中考,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14.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单元式、任务群式、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将教学重点由内容掌握转变为思维训练、素养提升。深化常态课堂建设,根据教情、学情落实教学重点,打造简约、实用、高效课堂教学。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联盟”的合作互助模式,开展联盟学校交流研讨,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校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开发,实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序衔接。持续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提高教育教研活动效率。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工作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责任单位:教导处 分管领导:林春海、李永成 具体责任人:刘尊作、林泮、各级部主任
五、聚焦全环境立德树人,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15.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
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争创优秀德育品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科育人”,将德育课程一体化落实到全科备课、上课、教研、评价等各环节。坚持“全员育人”,持续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学业、家庭状况。坚持“活动育人”,遵循学生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和认知能力,推动德育活动序列化和规范化。坚持“环境育人”,精心打造让学生有归属感的校园文化环境。坚持“管理育人”,加强学校德育常规管理,积极开发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16. 重视学校体育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刚性化管理,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让每名学生在义务教育段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严格落实《栖霞市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考核评价标准》,高标准组织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田径运动会和乒乓球比赛,组织参加烟台市“市长杯”足球比赛。强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力争2023年全校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17.突出美育熏陶
加强和规范艺术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让每名学生在义务教育段掌握1项音乐、1项美术特长。加强教学研究,广泛开展音乐、美术教师技能大赛、大比武评选、推门听课、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音美课堂教学质量。加强音体美社团活动,打造“一校多品”的校园艺术活动。
18.加强劳动教育
加快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推进劳动实践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在校内、外开辟劳动基地,创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实施新模式,在学校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在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社会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参加劳动教育大比武活动。
19.推进卫生健康和国防禁毒教育
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将全校学生近视不良率降低至少1个百分点。扎实开展卫生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好各项常见传染病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筛查。积极开展毒品预防和国防知识教育,组织参加各级青少年知识竞赛,扩大教育普及面。
20.实施家校协同育人
践行家校协同育人策略,组织参加“微视频”“微电影”“微课堂”。打造名师工作室和“三好习惯”微课,组织参加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辅导活动。加强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设,健全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合育人机制。开好每学期2次家长会,推行学校领导、年级主任、班主任向家长报告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