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村镇卫生院9月份健康科普知识

日期:2024-09-26     

字号: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养生谚语,但是春捂秋冻也要有度,尤其是平常就体虚,经常容易觉得手脚冰凉的人,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衣,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但也不宜一下子添得太多太快,同时秋季一定要增加适时适度的耐寒锻炼,有助于冬季抗寒能力的提高。当然对于体质较强的人,还是不要过早加衣为好。  

由于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窍,会常常伴有口鼻咽喉干燥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秋季感冒的病人,刚开始的时候是鼻咽部黏膜皱缩而感觉干燥,继而由于充血会有痛感,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气管喉头黏膜发病而咳嗽不止,称为“燥咳”。如果燥咳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酿成气管炎。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它们的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针对以上的症状,应该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不注意防护和饮食、生活规律,就会引发相关疾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还要注意讲究心理卫生,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秋天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复发,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敬请大家多加注意。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根据各人体质可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养生原则:阴阳平衡、阴平阳秘。

养生注意:心情愉快,还可锻炼身体。防秋燥也非常关键。

饮食宜忌:宜多食西洋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冬瓜、黄瓜、萝卜、梨等。还可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预防治疗感冒。

忌食:鱼虾、海腥,如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辣椒等。

本月重点关注疾病:季节交替,谨防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原体包括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以及A组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根据莱州市疾控中心既往监测资料,秋冬季以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为主,少部分病例可合并感染2种及以上的病原体。主要引发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猩红热等疾病,个别免疫力较低人群可引发肺炎,病情较重。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密切接触被病人污染的物体表面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在密闭的空间还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流感、水痘、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EV71病毒感染等疾病均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在前往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商场超市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服和被褥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减少人群聚集,非必要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多吃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多喝水,保持营养均衡,提高身体免疫力。

因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较多,自我很难鉴别,如有发热、咽喉疼痛、咳嗽、皮疹、呕吐等症状,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规范佩戴口罩并尽快前往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