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搞好教学管理,努力营造教师“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氛围,在工作中向管理要质量,以管理求发展,从小处入手,从实处入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扎扎实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鼓励创造,倡导创新,在教育教学上形成有人人发展,人人有特长的一个特色群体,为实验二小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我校特制订以下计划:
一、借“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一)科学制定学期计划。开学初,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要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各类计划的制定要做到及时、全面、规范、实用,针对性、操作性强。学校定期对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定期地抽查执行课程计划情况,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杜绝私自占课现象,保质保量上好每节课。
(三)强化备课环节,严把备课关。
1.备课要提前一周,精心备好每一课,不得出现无教案进课堂的现象。
2.必须做好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根据课程(教学)计划,相应科目教师必须做到每单元或者每个主题备好课。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备课组每周一次集备,每次不少于2节课,四位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3.九月中旬,教务处组织教研组长检查教师备课情况,是否做到“三备”。在“三备”基础上,是否有教学计划,单元备课,课时教案内容,课时教案的基本内容是否全面。
4.检查完毕后依据学校考核管理办法的优秀评估标准,评比好的教案,以供同科教师听课前的标准教案,对不过关的教案退回去重写并在《教学常规考核细则及检查表》上打出分数,作为学期末个人量化的依据。
5.检查中,数量和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教案,检查累计两次,在教师会上提出批评。
二、认真组织立标达标科活动
(一)制定活动方案,安排活动流程
一是第二个周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中心组织的立标课观摩研讨活动,进一步明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新动向。
二是开展各学科校级立标课活动,依托课例打磨,引导老师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为实施课堂教学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开展50周岁以下所有学科教师的“人人达标课”活动。学校成立达标课评审小组,依据《莱阳市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评定。对评定不达标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对未达标教师予以帮助和指导,进行二次达标。达标课成绩纳入教师考核。
(二)立标达标课展示活动
本着“人人参与,稳步推进,成熟一个,认定一个”的原则,切实做到达标课“人人必讲,人人必听,听者必评,节节反馈”。每学科授课结束后,同学科老师们相聚在录播教室进行评课。授课老师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听课老师们通过集体座谈形式,从教学内容、互动设计、课堂用语等方面对听课过程进行讨论,字斟句酌打磨教学语言,反复推敲深挖学科本质。
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逐步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局面,大多开始运用“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三)组织区域教研活动
在认真组织立标达标课活动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与联盟学校的区域教研活动。组织我校语、数、英优秀教师到穴坊中学送课,与联盟学校教师开展课堂展示,通过共同学习、探讨,达到同成长共进步的目的。
三、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以师资促进持续发展
(一)针对教师素质对教师要求日益提高的现状,学校强化内部造血挖潜,提高师资素质。
首先,积极选派学科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获取先进的课改信息、教育教学理念及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师业务素养有了很大提升。
其次组织教师读书活动。一是教师自读专业书籍,各学科老师自选学科专业书籍,学校统一购买,以年级组为单位共读学习。二是
与学生共读。每学期师生共读规定的必读书目,以及时引领学生的日常阅读;三是与家长齐读,针对班级孩子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推荐指导家长阅读部分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引领家长成长。
(二)做好“青蓝工程”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重视优秀教师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他们的帮带作用,进一步培养年轻教师,促进教师整体的发展,通过拜师会、签协议结成帮教关系,在师徒互动中,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以教育和体育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同科教师上好指导课、示范课和组织好集体备课;积极推举优秀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武活动,打造名师。
以科研带动课改,以科研提升课改。我们继续加大烟台市级3个课题及莱阳5个课题的实验力度,注重过程的同时,更注重实验结果,坚持以科研带动课改,以科研提升教学,使课改和教学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四、抓好学科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1.把握学科特点。
(1)语文学科侧重“厚积”。确立大语文观教学思想,研究单元主题教学,在走向开放、活动、综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加强学校书香校园建设,通过进一步规范课程化推进,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底蕴,拓宽知识视野,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语文教学要加强书写和朗读指导,加大阅读指导和反馈。
(2)数学学科面向“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提升学生数学涵养。发展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种核心素养。最终让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素养。
(3)英语学科加强“运用”。英语学科要着眼于提高学生英语会话能力,注重口语交际,力避纸上谈兵和哑巴英语,杜绝题海战术。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将择期举办年级英语之星评选。
(4)信息、科学学科和综合实践重“实践”。要着力提高学生上机操作能力和动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要积极开展“主题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和社区中去寻找、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5)体音美学科求“特色”。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艺术欣赏水平,增强学生体魄。体育要明确课堂目标,加强技能验收。音乐要提高专业水平,突出鲜明特色。美术要规范美术作业,注重课程整合。
(6)道德法治重品质提高与生活体验。开展“四个一活动”:听一个好人故事,发现一位好同学,我做一件好事,培养一个好习惯。
2.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加强体育课外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都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运动水平,进一步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继续开展“兴艺课程”课外活动。做好计划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开设书法、太极、戏曲、剪纸、陶艺、机器人、编程、航模、足球、儿童画、素描、速记、作文、童军等课程。课外活动要按计划认真组织,保证活动时间,确保活动质量。
五、深化教研组建设。
充分发挥教研组这一专业性教学研究组织的先锋和引领作用, 积极推进校本研修行动,开展丰富的集体备课、课例研究、主题教研等活动,破解教学难题,共享改革成果,带动教研团队和教师个体的共同成长。10月份组织参加教研组建设观摩活动。
六、做好幼小学段的过渡衔接。
严格落实“零起点”教学,制定活动方案,开展相应的适应性主题教育活动。一、二年级在全面取消纸笔考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闯关式、任务式、探究式等测评活动,采取游戏化、情景化、模块化、项目化、等形式实施“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