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科技金融,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收悉,市科技局对提案所提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意见建议非常中肯,对我市科技金融工作很有帮助和借鉴,具体答复如下:
近年来,烟台市为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开展了以“科信贷”和“成果贷”为主的金融服务业务,通过风险补偿和信贷补贴的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自业务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已通过“科信贷”、“成果贷”累计帮助近3000家(次)科技型企业获贷约170亿元,平均贷款年利率逐年下降,减轻了企业的贷款压力。
(一)金融“及时雨”助企成长
2013年,烟台市设立了科技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启动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工作,成为全省首批开展信贷风险补偿业务的地级市。2015年推出“科信贷”业务,由市级财政提供风险补偿资金,承担不良贷款本金不高于40%的风险补偿。同时,为了降低企业贷款成本,按照贷款本金的1%或1.5%给予信贷补贴。截止到目前,“科信贷”累计帮助454家(次)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约17.8亿元,累计为603家(次)企业发放市级信贷补贴共计2525.34万元。其中2023年共帮助231家(次)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约9.37亿元,创历史新高。
2018年,与省科技厅合作推出“成果贷”(即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现简称“鲁科贷”)业务,由省市两级分别承担不良贷款本金35%的风险补偿,对通过“科融信”平台增信评估的早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授信额度内的信用贷款本金损失,省、市两级风险补偿比例保持一致,最高均可达45%。按时还本付息后,企业可任选一笔备案贷款享受实际支付贷款利息40%的一次性贴息补助,每家企业最高贴息50万元。截止到2023年,“成果贷”累计帮助2343家(次)企业获贷约141亿元。2022年,助企获贷金额跃居全省第一,2023年共帮助943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成果贷”约54.87亿元,同比增长超60%,约占全省贷款备案总额的20%,稳居全省第一。贷款贴息方面,自2022年至今烟台市共为4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省级贴息资金共4309.8万元,已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以“真金白银”护航科技企业平稳发展。
(二)搭“桥梁”助银企互通
一是创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烟台市科技局依托“山东省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管理系统”和“烟台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线上管理系统,开展“鲁科贷”、“科信贷”业务,促进银企双向精准对接,实现了科技金融业务“一站式、零跑腿”服务。市科技局于2020年建设了“烟台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整合企业、第三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政策等 5 项核心资料建成线上资源库,推行贷款管理、备案管理、信贷补贴和风险补偿等 4 项监管服务,面向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 3 个对象,构建企业经营状况评价和科技创新能力 2 个指标体系,力促银企双向互选、精准对接,实现贷放款“零跑腿”服务。平台已在全烟台市范围内广泛推广及使用,目前平台注册企业1032家,注册金融机构48家,累计申请贷款超1300笔,平台访问量超10万次。
二是搭建银企对接桥梁。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并协助银行开展专场推介活动,进行科技企业政策、科技金融政策的宣讲、银行特色产品介绍、企业融资路演等,实现了银企双方的信息沟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定期考察走访有融资难题的企业,与科技企业“面对面”座谈、“ 一对一”交流,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为企业发展找到“源头活水”。
(三)探索“搭伙”合作新模式
一是率先尝试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开展合作。2015年,“科信贷”业务把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纳入合作范围。2022年底,进一步加强了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建立政府、担保机构、银行“4:4:2”分险合作机制。对有担保公司参保的贷款,信贷补贴按企业贷款本金1.5%给予补贴,与银行备案的业务相比,增加了0.5%的担保补贴,降低企业的担保费率。
二是市区政策联动。针对“科信贷”业务进行市区联动,在市级40%风险补偿的基础上,黄渤海新区再给予30%的风险补偿,风险补偿比例全市最高。政府增信和风险补偿比例提高等举措,解除了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从而“敢放贷、愿放贷”,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政银联合,搭建专业服务团队。一是做好双向交流,通过在政策、客户、平台、业务等方面进行有效沟通,切实提高合作机构对科技信贷的重视程度。二是开展战略合作。选择与中心契合度高的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政策宣讲、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取得明显效果。三是组织专题培训。深入金融机构内部,为信贷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等进行科技金融政策宣讲,提高一线人员的政策水平。目前,我市大多数银行都设有“科技金融专员”。
下步,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意见,进一步凝心聚力,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政策再优化、措施再拓展、服务再提升,加快科技金融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扎实推进科技信贷工作。严格落实省、市科技信贷政策,做好合作银行遴选工作;鼓励银行建立专职部门和服务团队,协助做好贷后管理;深入金融机构开展培训活动,继续推行“以工代学”,提高银行业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好“鲁科贷”的常态化管理,力争备案金融居全省前列。
二是探索开展科技保险服务。围绕省厅“鲁科保”相关政策,与我市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借鉴东莞、绵阳等地的先进经验,鼓励保险公司围绕企业需求和政策支持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和推广力度。
三是搭建服务平台,推动科技金融双向联动。充分利用“山东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对接金融资源,邀请专家来烟进行科技金融政策宣讲活动。继续优化“烟台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有效整合省、市金融服务平台资源,利用政府数据为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
四是坚持融资对接“多维度”。联动区市及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与企业、金融机构的常态化信息沟通渠道,通过银企对接、上门式诊断等活动,多维度了解科创企业融资需求,精准推送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对接,为科技型企业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
衷心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请继续关心关注支持烟台科技工作。
烟台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