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2024—2025学年度海阳市实验中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9-20     

字号:

一、指导思想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教育细节入手,强化管理效能,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推进课堂研究改革,加强科研力度,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工作总目标

1.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2.立足课堂教学,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敢于教学创新,探究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3.构建丰富多元的教育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4.抓细节落实,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5.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6.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促进师生长远发展。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德育工作】

1.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整合德育资源,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德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整合学校一切德育力量,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努力培养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立教师德育工作考核机制,将教师的德育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3.充分发挥班集体、团组织和学生会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估的机制。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做到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4.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努力拓宽育人渠道。举行各类形式的活动,建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平台。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环境布置、文化活动等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通过各种无形的约束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6.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学生参加升旗仪式、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

7.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准则。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活动,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8.强化学校的安全教育。向学生传授安全防范知识,宣传安全制度,签订学校与学生及其家长的安全工作责任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和辅导。

【教学工作】

一是抓教学常规管理

1.利用“教学常规月”管理,深入落实学校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从提高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常规检查的实效,通过反馈整改不断推进。

2.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加强学科教研活动指导与监督,强化管理方式的自主创新,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督查实效。查找常规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和薄弱环节,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举措,实现以查促改、以改促提,以精细化管理促进办学品质提升。

3.落实教学质量检测以及反馈评价,尤其是网上阅卷之后,丰富了评价监测工具,利用好大数据,促进学业成绩评价,提高常规管理效能。

二是抓课程开设落实

1. 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学校与地方课程,抓好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外)课程教学,落实学生体育锻炼要求,增强学生体质。

2.抓好课程建设,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实施,并以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及学校校本课程为主要研究平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教育。

4.抓好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评价管理,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全面评价学生过程性学习效果。

5.以学科育人为重点,通过学科内容、教学策略等多方位整合,加强课程统整,构建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三是抓“素养课堂”建设

严守教学质量生命线,以《初中学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指南,持续推进“素养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研活动质量,促进师生核心素养共同提升。

1.规范集体备课

按照教研室要求,落实各学科的集体备课要求,根据模板有效推进,体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发挥集体研究效应,关注备课作业一体化、学法研究等学科重点工作事项。学校各级领导定期参与集体备课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学科间互相学习借鉴,以规范的集体备课保障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2.提升课堂质量

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引方法、勤反馈、抓落实”的教学理念,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活动,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实现学生思维进阶,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落实到课堂教学。

①实施差异教学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含目标分层、活动分层、评价分层、作业分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深入研究差异教学落地举措,以课堂为主阵地落实“培优补弱”工程,在作业设计方面,也体现分层设计,形成全体学生独立自主、能动自律的学习样态。

②打造“素养课堂”

首先,将学生放在课堂中央,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学习需求。依据新课标理念,采用情境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环节,精心设计问题,实施精讲精练。

其次,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实践,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合作交流,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结合百科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再次,强化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深入推进结构化教学,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立足新课标、新教材和学情,制定素养导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依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持续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根据具体的内容体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予以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关注,并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案,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

4.注重教研实效

①严格落实各项教研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明确教研重点,借助教学观摩、成果展示等手段跟进各项教研计划的具体落实,有效开展常态化的校本教研,并通过集团活动和校际联盟增强区域教研,提升教研计划的执行力。

②依托教师的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依据教学任务、课堂评价标准,聚焦教与学的关键环节,借助听评课、现场改课、案例分析等活动形式指导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及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让反思成为教师的教学习惯,让教研成为促进教学常规管理及教师培养的有效载体。

四是强化教师培养,实现梯度管理

教师素养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本学年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为主线,以学科教研活动为载体,开展管理模式,规范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进阶。

1.强化学科领导职能

进一步强化学科领导的责任担当,加强业务学习,依托新课标实施、新教材使用以及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提高学科管理能力。结合学校不同学科发展现状,聚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组织教师集体研讨,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推动学科教学方案落实。

2.实施教师分层管理

根据学校校情,通过实现教师队伍的分层管理,探索一主一辅的双线教研路径。构建“学科领导教研—学科组教研—备课组教研”的三级教研主线体系;构建“首席讲师—主持人—成员”的三级青年教师创新素养培育工程辅线体系。

①发挥骨干教师作用

以学科组、教研组为载体,强化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借助骨干教师的力量,搭建学科研究团队,做好学科重点工作的分工及阶段调度,让骨干教师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②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平台。通过多种有效的教研活动真正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推动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生力量。通过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过关课,校际联盟同课异构等形式,共同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③激活全体教师活力

以加大集体教研力度为载体,促进全体教师发展。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努力强化各类主题教研活动,激活全体教师潜能,引领全体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投身教学改革,促进快速提升,让教师在个人成长中获得职业幸福感。

                                     

 

海阳市实验中学

2024.09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