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日期:2024-09-20     

字号: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认知水平有限。

二、教材分析

2024年秋季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情境导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教材从“数学游戏”入手,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随后逐步展开对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及立体图形的认识等核心内容的教学。

1.教材结构分析青岛版新教材与现行教材对比,有以下几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是单元数量减少。数与代数有4个单元,图形与几何有1个单元。综合实践有两个,智慧广场有2个。少了比较与分类,认识位置两个单元。二是单元素材发生变化。全新的情境有“漂亮的粘贴画”“快乐的课堂”“我爱读书”。“走进花果山”也有了变化。三是单元内容优化重组。学了1-5各数的认识之后就学5以内的加减法,体现数和运算内在的一致性,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核心素养。四是综合实践的变化。新添了一个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

2.教学内容分析以数学核心内容为线索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在数学本质上共通,在思维方式上类同,在学习方式上相近,在教学设计上有共同要素。第一单元是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1-5的认识、写法、数的组成;序数含义,数的大小比较;加法的意义,5以内加法的运算及其运用;减法的意义,5以内减法的运算及其运用。第二单元是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6与7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加减法的运算及运用;8与9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加减法的运算及运用;0的认识、运算及运用;10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及运用;1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第三单元是认识图形(一)包括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第四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包括 11-20 各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简单的加减法。第五单元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包括9加几,8加几,7加几。两个智慧广场分别是简单的重叠问题、移多补少问题。两个综合实践分别是我的幼儿园、找找身边的数。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图形与几何方面,一是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二是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统计与概率:能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综合实践与应用方面,一是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二是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二)数学思考

1.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3.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4.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4.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五、教学措施

情境创设:利用校园、操场、教室等熟悉场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玩--玩、认一认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和挑战,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融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附: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1-3页

第二周

1.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4-6页

2.第一单元窗1红点1、2+相关练习

第三周

1.第一单元窗1红点3+相关练习

2.第一单元窗2

第四周

1.第一单元窗3

2.第一单元窗4红点1+相关练习

第五、六周

1.第一单元窗4红点2+相关练习

2.第二单元窗1

第七周

1.第二单元窗2

2.第二单元窗3红点1+相关练习

第八周

1.第二单元窗3红点2、绿点+相关练习

2.第二单元窗4

第九周

1.第二单元窗5

2.第二单元窗6

第十周

1.54-60页“回顾整理”及相关练习

2.第三单元窗

第十一周

1.智慧广场

2.第四单元窗1红点1+相关练习

第十二周

1.第四单元窗1红点2+相关练习

2.第四单元窗2

第十三周

1.主题活动:找找身边的数

2.第五单元窗1(一)

第十四周

1.第五单元窗1(二)

2.第五单元窗2

第十五周

1.第五单元窗3

2.第五单元窗4(一)

第十六周

1.第五单元窗4(二)

2.第五单元窗5

第十七周

1.第五单元窗6

2.101-107页“回顾整理”及相关练习

第十八周

第六单元:总复习

第十九周

综合复习

第二十周

乐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