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一)风险分析
小纪三小受人口流动,学生抵抗疾病能力,自然环境以及季节等诸多因素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可能受到伤害的传染病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以及其他影响师生身体健康的潜在危险伤害。如果师生发生不明原因疾病、异常不良反应、危害严重的急性和慢性疾病时,若发现和处置不及时会进一步危害身体健康,导致恶性传染,出现感冒、发烧等不适反应,甚至更严重。
(二)目的
为科学有序地做好小纪三小预防传染病工作,提高防控和应对传染病的能力,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教职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三)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流行性传染病爆发期间,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五)工作原则
小纪三小传染病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二、机构和职责
(一)领导小组
小纪三小成立校园防传染病应急处置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预防和处置学校传染性疾病和其他公共卫生事件工作。
主要职责:
1、负责传达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指令;及时收集、分析相应的数据和工作报告,及时总结、推广各学校应急处置经验和做法;督查、指导各班级落实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2、组织全校积极预防传染病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督促学校进行疾病防控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3、协助卫生部门共同建立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报告机制。
4、协助卫生部门制订学校传染病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5、加强与卫生部门协作,及时掌握学校传染病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
(二) 应急行动小组
主要职责:
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领导的指令进行救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调集有关人员、车辆和应急处置、救援物资,协助其他工作组输送救治员和病员。迅速排查传染病传播范围和相关预防措施情况,视情实施快速、有效、合理的应急预防措施,同时向领导小组提出有效救治建议
(三)医疗救护组:
主要职责:
1.负责做好预防、隔离、病员救护准备,积极配合专业医疗、救护人员对病员进行现场救护、隔离、安置等工作,准备医疗器械和药品,根据专业医疗、救护部门人员建议,将病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2. 负责组织师生应急隔离和疏散,在现场指挥下坚守岗位,依据预案措施及卫生、疾控部门相关要求对需要隔离的学生进行应急隔离,有必要疏散师生时,根据实际情况将需要应急疏散的师生带到安全地带,疏散过程中,避免拥挤踩踏,以保证全体师生快速、安全地撤离事故现场。
(四)通信联络组:
主要职责:
负责信息报送、情况报告,确保通信联络畅通,保证各种指令信息迅速、及时、准确传达,协调各小组之间的行动。
三、学校职责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预案。
2、负责本单位传染病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课学生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控中心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四、传染病监测
建立传染病传染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建立学生晨检、缺勤追踪制度。学校教师(班主任、任课老师等)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课等情况时,应及时向学校报告,传染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做好记录。
(一)实行晨检制度。班主任要对早晨到校的每位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健康状况,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传染病报告人,传染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班级要有晨检记录本, 学校医务室要有就诊登记本。
(二)建立因病缺课学生台账。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其患病情况和病因,如有怀疑,要立即报告传染病报告人,并做好记录。传染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可能的病因和送医治疗情况。学生复学要有医疗机构的康复证明。
(三)出现以下情况的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咳嗽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五、传染病报告和应急措施
(一)传染病报告
1.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校长和当地卫生院报告。
2.当地医务人员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学校领导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传染病程度,指派学校传染病报告人1小时内向疾控中心、镇卫生院等疾控部门和教育和体育局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传染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传染病报告人职责
①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学校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②协助本学校建立、健全疾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③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建立因病缺课学生台账。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其患病情况和病因,如有怀疑,要立即报告传染病报告人,并做好记录。传染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可能的病因和送医治疗情况,建立发热学生的健康检测台账,痊愈后要检测14天。
(二)应急措施
(1)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留观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医疗机构诊治。
(2)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高治疗.
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符合停课条件要坚决落实上级要求,并等待复学指示。
(3)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 防止疾病扩散,等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来检测和处理。
(4)对被传染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消毒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探望。
(6)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经请示教育局批准后全校暂停上课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7)学校在接到市政府、市教体局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重大传染病传染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师生了解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六、善后处理
(一)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学校要做好病人及其家人的安抚工作;要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病防治、调查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要形成详细的传染病报告,对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传染病报告需要向外发布,必须得到教育局及相关部门的同意,未经确的信息不得发布,不得主观臆测,考大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