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规划】烟台市祥和中学综合发展规划

日期:2024-09-02     

字号:

烟台市祥和中学发展规划(2024-2026)

一、学校现状

烟台市祥和中学创建于1994年,2011年9月迁入新校址,现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75人,在编教职工164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高级以上职称34人,正高级3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教坛新秀近60人。

学校以“博学、约礼、拓新、善和”为校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近几年,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信息化教学试验区试点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科技创新实验校”、“山东省示范家长学校”、“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烟台市文明单位”、“烟台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电化教学示范校”、“烟台市花园式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二、办学目标

(一)办学思想

坚持“创办具有精神感召力和文化品位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一生值得回味的教育”的办学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按照“以质量树品牌,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写未来”的思路,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牢牢把握学生德育工程、教学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办学总目标

以 “内涵发展”为主线,围绕“善和约礼”德育品牌,培养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具有创造力的“四有”新人;从 “知识型”课堂转变为“素养型”课堂,聚焦信息化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文化浸润,促进教师多元发展;以学校发展为本,建设资源优化、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的现代名校。

(三)分层目标

1.德育目标

(1)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推进“德融数理· 知行合一”德育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2)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作用;

(3)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推进艺术体育劳动教育。

2.教学目标

(1)夯实“素养课堂”课改理念,发展学科个性化,全面推进教学评一致性。

(2)推进作业改革,落实课堂笔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统筹信息化教学,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工作,争做全国信息化建设名校。

(4)推进校本化课程建设,构建祥和中学课程建设体系。

3.师资目标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实施“青蓝工程”,打造名师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成长档案,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4.办学条件

(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合理配备教学资源,注重节约,依法治校,精细管理。

(2)优化学校环境,创建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

(3)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三、实施发展规划的策略

(一)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打造“善和约礼”德育品牌。

学校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抓好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严格落实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规定,加强监督检查评比机制。

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打造学校核心发展力。抓好班主任例会主阵地,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通过专项主题沙龙、读书分享、班主任教育案例研讨会等活动培养一支能力强、讲奉献、有温度、有深度、师德好的班主任队伍。确立以班主任为主,班级学科教师为辅的德育工作队伍,积极探索“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模式,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继续实施新老班主任结对模式,加强后备班主任队伍建设。

学校本着“为每个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的宗旨,全面育人,发展个性。结合学校校本课程,以争做“善和约礼”好少年为中心,开展主题月类德育课程、节日类德育课程;通过家校合作类课程,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做有温度的家庭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注重学生心灵成长,做有温度的健康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类德育课程,建设阳光向上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二) 以“课程发展”为引领,创行“思想性、思辨性、思维性”的素养课堂,聚焦信息化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以课堂作为主阵营,以知识作为载体,全面推进学生发展,进一步夯实“素养课堂”。以骨干教师为引领,推广“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聚焦主题教研,大单元整体教学,驱动思考与实践。充实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继续推进作业改革,将校本作业、自主作业、项目作业落到实处;落实课堂笔记,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课堂笔记,让每个学科都有课堂笔记,让课堂笔记成为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管理,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进程。组建信息化实践团队,以校本研修为载体,进行学科课程与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项目提升,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创新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实现教师全员信息化素养成长,促进教育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现代化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推进校本化课程建设,构建祥和中学课程建设体系。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学科课程,合理安排选修课,指导学生参与备课,充分体现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探索、学习中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三)强师德提师能,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芝罘区教育体育局关于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暂行规定》、《芝罘区教育和体育局“树师德、正师风”治理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活动方案》等文件,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师德素养,确保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底线红线意识,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继续实施“青蓝工程”,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开展“师徒结队 ”活动,完善名师带动机制、班主任“双导师制”培养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名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校内优质课、示范课、业务讲座等形式,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引领示范。利用好青年教师读书品鉴会和祥和大讲堂,依托中华文化涵养师德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养。

 (四)培育学校精神,让管理赋予文化内涵。

按照规范化、精细化的指导思想,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把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升华为一种文化,提炼为一种精神,最终形成每一位教职工“尊重规则、敬重团队、自律自省”的学校主流文化。优化校园环境,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创设个性化的班级布置;进一步改善和美化教学楼、教师办公室,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开发信息技术资源,充实校园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教学信息,使师生能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互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