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根据教体局重点工作考核的要求,以“抓规范、减负担、提质量”为目标,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强化科研引领,完善“活润”课程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生长课堂深入开展。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助推学校教学工作内涵发展。
一、进一步规范办学,加强教学常规“精细管理”
1.严格落实课程刚性管理。严格调课制度,音体美不能调课,音体美教师有事班主任代上,班主任代上课的课记入代课记录。其他学科调课后要补上,班主任不能代上。调课找学科分管领导签字、盖章,调课必须写调课单。若教师因个人原因缺课的,一节扣千分考核2分。
2.真正落实备课。真正落实各学科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常规,认真落实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教学质量分析等制度,稳步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3.严格落实教辅管理。严格落实教辅材料“一教一辅”、目录管理和自愿购买制度,不允许教师自己统一订小卷、一点通等。
二、聚焦教师梯队培养,提升教师课堂实施能力
教师队伍素质决定教学质量,抓队伍就是抓质量。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向课堂要质量。以“学习单”的应用为突破口,突出“学为中心”的理念,指导教师把握重点,学练结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继续开展“以常态课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听评课活动。特别关注青年教师课堂常规建立、习惯培养和课堂效率的提升;教导处将采取推门听课、参与教研活动等方式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通过推荐学习、实地(在线)培训、读书沙龙,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以“校内风采杯”等一系列教师培养工程,提升青年教师备课能力和课堂教学实施水平。
4.打造名师名班主任团队。依托崔建新烟台名师工作室,打造学校名师、名班主任团队。教育集团内建立“名师+青年教师”共同体,发挥名师引领作用,通过阅读学习、跟岗培训等方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条件,学习外部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升校本研修、教师培养等培训效果。
三、深化教研组建设,落实“一校一品”创建
扎实推进教科研工作,加强核心素养导向的“生长课堂”建设,破解教学真问题,加速教研成果的转化。落实“一校一品”创建,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发挥教研处指导作用,开展好学校、学科组、教研组三级教研活动,做到有研究,有记录,有反思,有总结,有提升。
(1)常规教研:举行校内教学比武,开展组内听评课、新教师推门课活动,以赛促研,积极探索“生长课堂”教学范式,形成“一校一品”“一科一模”“一师一格”的教学样态,形成本校“生长课堂”研究特色,促进学科组教学质量均衡提升。
(2)主题教研:基于新课标,探索“项目化”“大单元教学”方式方法,并针对教学探究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深入扎实的学习研讨、反思总结,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教研实效。
(3)各学科组要及时总结教学研究经验,积累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文化,学期末举行“生长课堂”优秀教研组成果展示与评比,参加区教研组考核。
(4)开展基于数字化应用的教研活动,以“互联网和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网络研修为平台,推动教师信息化技能的全面提升。
(5)积极开展并做好各级课题立项、结题工作,争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教师个人出版论著。
四、开展集团联合教研,促进教学质量均衡
通过集团化办学联合教研,达到资源共享,促进集团内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各分管领导可以从课堂教学实施、教研活动开展、教师成长、学生培养等方面综合设计本学年联合教研计划。在教学质量监测后,教育集团要开好考后质量分析会,交流借鉴,查摆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对弱势学科、弱势班级进行帮扶。
五、强化学习习惯培养,提升学生后续学习力
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小学课外阅读和经典诵读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区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意见》两个意见积极落实。学校将通过举行全校小学生“书写大赛”“三单促读整本书”“经典诵读考级”等形式来促进我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与书写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数量和质量,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落实家庭作业“规范管理”
建立学生作业监控、检查机制,扎实开展“双减”政策下的作业改革研究和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到减负不减质。
1.严格控制作业量。继续实施作业公示制度,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班主任把好关,一二年级坚决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三四五语数作业要适量。
2.精心设计作业。以精致设计、精简设置、精到批改为着力点和突破点,科学、分层布置适量作业,积极探索作业改革和评价模式,推动我校作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3.严格执行作业批改与评价。教师对书面作业一定全批全改,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评改作业。
4.严格落实《作业监测、问责制度》。教导处将对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进行抽查,对违规作业布置进行通报批评和相应处理。
各学科教学工作重点:
(一)道德与法治
· 1.加强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2.抓好教学常规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等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3.加强校际交流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拓宽教师的视野。教育集团内部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二)语文
1.重视理论研究,提升学习力。重点关注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夯实教师课题研究理论基础,更新作业设计改革理念,明确研究方向。
2.创新作业设计,增强有效性。探索实践个性作业、分层作业、可视化作业,体现学科作业弹性要求,符合学生需求,以作业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3.完善教研体系,提高研究力。重视教研组内部教研机制建设,发挥教研集团协同教研优势,贯彻“问诊式”常态化教研模式,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增强教师研究力。
4.深耕“三单促学”,创设“一校一品”。聚焦生长课堂建设,持续深耕以“三单促学、双轨并行”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模式,促进课堂转型,构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有序而深入地开展语文学习,进行语用训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5.建设教师队伍,增强行动力。以“校内风采杯”“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等一系列教师培养工程以赛促研,以“四步指导”推进师徒带教,组织观摩学习提高教学能力。以持续关注引导教师成长,提升教研团队专业素质。
6.关注学习过程,发展综合能力。以有效的教学形式开展好学生书写、整本书阅读和经典诵读的指导。
(三)数学
1.践行课标理念,驾驭新教材。扎实开展2022版数学课标学习,了解每个学段具体的要求、内容结构变化及新增内容教学实施建议等。特别是一年级的教材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平日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新教材编写理念、总体框架、内容设计、知识体系等,切实提高新修订教材使用质量,发挥新修订教材的育人实效,全面实现教材平稳替换。
2.探索单元整体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探讨核心素养理
念下单元整体教学,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活润生长课堂,提升学习力。强师的根本是强课,“源头活水,润泽成长”是我校生长课堂的理念,利用推门课、校内优质课大比武、种子课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活润课堂建设,真正实现学生和老师的双向生长,教师会上课、学生爱上课、在双向奔赴中逐渐呈现了教育理想的模样。
4.加强大单元链接式作业设计。结合单元整体教学,加强单元统整,深化作业内容,正面提升核心素养。设计单元导学作业、单元固学作业、单元拓学作业。通过多视角下进行的作业设计,使教学相融,优化作业布置,辅助提升核心素养。
5.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团
队的力量,在教研组内举行青年教师精品课展示,青年教师沙龙活动(读书交流会,教学基本功比赛,案例展示,介绍成长经历等等),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团队建设。
6.探索益智课程,绽放思维力。益智课程是以益智器具游戏为载体,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体,思中做,做中思,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记忆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和探索精神。让益智课堂启迪学生思维,让益智课堂使学生智慧之花绽放。
(四)英语
1.夯实课标理念,优化教学模式
本学期把教师对教材教学方法的活学活用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认真组织教师用新课标的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通过教师教的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进而推进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
2.加强英语阅读,转变教学方法
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在阅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我们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3.加强英语书写,开展自然拼读
从基础抓学生,加强学生英语书写的规范性培养学生多方位学习能力,提高英语素养,扩展学生思维。
(五)音乐
1.认真研磨教材。认真领悟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磨课研课,把握重点和难点,用好、用活教材。
2.立足课堂,捕捉教学中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加强本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反思与总结,围绕“生长课堂”开展课型化、课题化等展开探索,扎实有效地进行集体教研活动。
3.完善艺术测评制度。探索多样化音乐评价方式,借助校内课后活动、社团活动和校外培训等手段,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年底前举办“独唱、独舞、独奏”才艺展示比赛。
(六)体育
1.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做好集体备课教研,探究新教材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主,实施结构化教学,重视师生双向交流,提高课堂效率,探索“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加强学生体能训练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延伸课堂教学,以大课间和活动课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主导,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加大训练力度,争创优异成绩
严格制定训练计划,团结协作搞好学校体育课余训练。重点建设田径队、篮球队和足球队,培养体育人才,为迎接区比赛打好基础。用心做好准备,迎接开学后学生体质达标抽测,群策群力,争取在比赛中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
4.创建特色体育项目
努力创建本校体育特色项目,深化国防教育,打造“戚家拳进校园”特色教育品牌。发展橄榄球项目,扩大社团兴趣班的规模,宣传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美术
1.贯彻新课程理念,改善教学行为。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导向,时刻关注当前小学美术教改的新观念、新动态、新理念,学习并收集有关课堂教学策略中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材料及案例分析,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不断完善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
3.积极研读教材。积极参加新教材培训,深入研究新教材特点,精心做好备课工作。 依据新教材开展针对性培训与备课,以更好地服务教学。
(八)科学
1.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课堂教学,改进学科评价方式,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尝试以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
2.加强实验技能培养。创新期末考核的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及思维能力。
3.注意推荐学生科学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每学期低年级要开展一次科学材料阅读交流会,高年级开展一次科学知识竞赛,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4.鼓励动手实践,加强课题研究。结合学科特点,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常规科技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在中高年级学生中结合科学课后的自由研究,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实验的记录,并撰写好课题报告。
(九)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
1.落实要求,开足课程。上级文件要求,开齐开足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课程。
2.积极组织实践活动。把握“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及其他”等活动方式的关键要素,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及学校、周边的其他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
3.整合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实践。明确纲要精神,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的劳动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深入探索实施“1+X”课程体系构建,积极推进劳动基地拓展,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育人机制。
4.完善评价体系。大力推进量性评价,创新学科评价体系。
(十)安全教育
1.认真上好安全课。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点,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来引导学生,并让学生积极参与。
2.多途径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通过讲座、班会、宣传栏、新媒体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构建全方位安全教育体系。加强校内外安全教育,确保师生身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