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烟台市蓬莱区第二实验小学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9-02     

字号: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根据教研室的统一部署,作业减量提质,深化“学思”生长课堂建设,加强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工作要点,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以新课标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学思”生长课堂构建及学段衔接研究,提升教学品质。

2.强化队伍建设,注重梯队培养,促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3.创新教研工作机制,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研究品质,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4.加强学校特色品牌建设,做好一校一品创建工作,形成学校独特办学特色。

5.优化“双减”策略,实现减负提质,切实加强一年级语文、数学零起点教学工作,创新三至五年级作业布置,推动教育教学内涵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抓实教学常规,提升管理品质。

1.严格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标准,指导教师在秋季学期开学前根据相关要求,科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真正把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评价、管理各个环节,提升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2.优化教学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能。一是实行业务领导带头教研与学科组建设制度相结合,不折不扣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即认真备课、上课、答疑辅导、批阅作业和教研。特别是加强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学科教学研究。在秋季开学前,利用集中培训、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科教师培训指导,确保新课改和“零起点”教学要求落实到位。二是实行推门听课制度与巡课制度相结合。三是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教学规范检查制度相结合。四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制度与教师评价制度相结合。

3.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本学期学校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把“减负提质”落到实处,学校领导将进行推门听课,对课堂教学有特色,教学方式有实效的教师和学科进行全校性的交流和推广,同时将加强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的有针对性的听课指导,以“听课、反馈、整改、再听”,促使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学科质量的有效提升。

4.优化作业设计和管理的全过程,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学校要把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积极探索“基础作业+弹性作业”的分层书面作业,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优化作业设计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各科作业批改展示,通过“晒作业”提高作业设计、批改作业的质量,发挥作业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功能价值。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1.加强师德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将崇尚师德,铸造师魂,作为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基石,着重体现教师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本学期,继续加强师德建设,定期召开师德培训会,树立全体教师师德为先的意识。

2.构建多维立体、层级递进的教师培训体系,优化专业发展途径。学校将开展以“技能达标”为目标的新任教师培训,每位新教师在本学期内进行公开课展示活动;以“教改项目”为导向的科研专项培训;以“名师培养”为重点的学术高端研修;以及以“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跨界融合培训。通过上述培训路径,构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培训体系,以实现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

3.发挥“头雁”作用,彰显名师效应。学校将充分发挥名师的“头雁”作用,在集体教研、磨课、赛课活动中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培、辐射作用,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4.开展“青蓝工程”,促进新生力量快速成长。学校坚持“传、帮、带”的原则,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帮助新生力量快速成长。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将师傅与新生力量结对帮扶,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新教师快速成长。

(三)深耕课堂教学,构建“学思”生长课堂新常态。

1.构建“学思”生长课堂新常态。继续推进素养导向的“学思生长课堂”建设,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带动教研组建设,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学期,学校以山东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抓手,深入研究“乐思行”新常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为鼓励教师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学校将继续开展乐思行新常态课堂晒课活动。在全校全学科晒课评优活动的基础上,将择优推荐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等各级各类评比活动。

2.积极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我校现已成功立项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小学“1+N”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开发及实施策略研究》,本学期,学校将在该项目的指导下,继续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不断探索更为高效和有趣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开展主题式学习、项目化研究,通过任务驱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从单一的课程体系中解脱出来,从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在小组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构建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本学期,学校将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业质量及其整体发展。首要任务是实现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阶段学习评价的有机结合,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其次,我们将研制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明确的衡量尺度。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学校决定对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的学业质量进行更为严谨和细致的检测。学校将进一步提升考核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真实、准确的学业反馈,为学生提供更为严谨、科学、全面的学业评价服务,通过评价反馈,精准有效地指导教学、改进教学,助力师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五)强基固本,深化“读写算”能力提升。

着眼学生未来发展,聚焦学生基本素质,进一步深化“读写算”能力提升行动。一是筑牢基础,积蓄能量。我校继续开展以提升学生“读、写、算”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研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积蓄能量。二是研赛结合,突出实效。继续开展组织汉字规范书写大赛、学生现场作文大赛,督促老师将“固本行动”做实做细,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夯实学生的基本技能,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三是监测推动,科学指导。我校将继续实施“每月一测”教学质量监测,开好考后质量分析会,交流借鉴,查摆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对弱势学科、弱势班级进行帮扶。分管领导也将针对前期质量监测发现的问题,召开质量分析会,为弱势班级问诊开方。

(六)借助学科主题教研活动,推进学校集团化办学 。

本学年,我们继续做好与集团校的集团教研活动,落实理论学习、主题研究、反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研制度,组织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课题专项研究问题和学科教改问题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进一步促进城乡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均衡发展。促进成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整合,发挥学校名师、骨干教师的送教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特色建设和师资素质整体提升。

附: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总结上学期工作,部署本学期重点工作。落实各项教学常

规,重新研讨制定下发教学工作计划及部门相关工作计划、具体工作方案等,修订、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范。

2.做好课程安排、教师分工、上报本学期课程表。

3.做好课本、教辅发放及学生学籍管理上报工作。

4.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会议,部署本学期教学工作。

5.制定好学校“一校一品”活动实施方案。

6. 做好集团教研活动。

7.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十月份:

1.组织好秋季磨课活动,检查备课。

2.教学常规检查,抽查各年级执行课程计划情况。

3.组织好数学英语学科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

4.参加业务领导大比武。

5.组织语数英教师参加学科培训活动。

6.做好集团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开展作业设计教研。

2.一校一品中期汇报。

3.组织进行阶段性检测,组织召开检测分析会,做好阶段

性检测总结。

4. 进行级部作业展评。

5. 做好集团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

1.实施课程计划各项工作检查。

2.学思生长课堂总结。

3.筹备读书汇报活动。

4.做好集团教研活动。

5.进行益智器具展示活动。

2025 年 一月份:

1.做好期末复习工作及期末总结测评工作。

2.做好教研组的考评工作。

3.做好各种教学资料归还管理工作,整理教师业务档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