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烟台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招远市阜山镇周家庄子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4年9月-2027年8月)》,促进学校持续、稳健发展,使阜山镇教育持续焕发活力,使学校逐步实现智慧化、信息化教育。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本校始建于1965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初中和小学两个学段,共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67人,教职工61人,具有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34人,初级职称17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60人;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34人。
学校秉承“博观约取、厚德敏行”的办学理念,结合当下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自身优势,根据学校地域文化特色,努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办学水平一流的校园文化特色,增强学校文化对师生的感染力和凝聚力。2017年被评为烟台市“三星级安全校园”、烟台市“三星级学校食堂”,2019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烟台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022年被评为山东省绿色学校荣誉称号,2023年获山东省家校共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二)发展优势
1.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实干。全校领导平均年龄较低,正是年富力强、扎实能干的年纪,他们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传承“理解、负责、研究、务实”校训情怀和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整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经验却又不盲目。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我校教师团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作风顽强、业务精湛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3.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在教育的征途上,我校始终坚持质量为先。通过不断的教学创新和师资培训,我们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力求每年中考会考成绩稳步上升。
4.办学条件逐年改善。近几年来,通过招远市教育和体育局对教育的加大投入和致力于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的配置,学校处处充满了现代化教育气息。我校的操场、餐厅、小学部所有教室、实验室、音乐室等都是2015年后新建校舍,一体机、班班通等各项设施配备齐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制约因素
1.教师队伍不够平衡。近几年来,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选调,使我校流失了很多业务精湛、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教师,老教师精力不足,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同时专职音美教师配备不足,很多教师不得不兼职学科教学。
2.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本学年我校专任教师61人,无县级及以上名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仅有第二梯队骨干教师34人,占比较低,缺少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优质师资缺乏,为学校实现整体式跨越带来一定难度。
3.学校生源先天性不足。很多农村家长重金轻文,家庭教育缺失,直接导致家校联动教育、德育、行为规范等出现一系列问题。
4.初中部硬件设施亟须改革。教学楼各教室面积54㎡,设施设备陈旧老化。
5.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质量是立校之本。近年来,我校的教育质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相比,差距很大。如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享受优质教育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而鲜明的发展,学校如何建立一整套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稳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做出新的规划。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调整发展战略,提升发展空间,实现内涵式和跨越式发展。学校将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科研,营造高品位校园文化,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确保教育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二)管理目标
1.制度建设。调整内设机构,界定领导分工,各项事务专人负责;坚持党建统领,构建民主管理体制,打造和谐校园;推进校务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营造依法治校氛围;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形成团结、务实、勤政的班子作风,打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认同感和幸福感,建立一支精诚团结、合作创新、勤学奋进的教师队伍。
2.榜样引领。发挥好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优秀教师”、“三好学生”、“优秀班级”评选活动传播正能量;努力发掘骨干教师,落实好“名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三)育人目标
进一步巩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美好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掌握艺术和体育技能,师生爱读书、爱学习,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打造书香校园
(四)德育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价值观引领,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重视学科德育渗透、融合,打造本校德育品牌;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强化对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自主选择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 主要措施
1.强化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继续深入开展“做学生爱戴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实践教育,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弘扬先进典型,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严厉查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搞有偿家教等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努力打造一种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教育行风和教育形象。
2.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我们要以实质的创新驱动素质教育,确保教学质量。研究解决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教学进度、作业设置、质量检测、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引领广大教师“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加强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积极开展艺术、科技、国防、环保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积极推进“立德树人”工程,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首先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其次是抓好习惯养成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4.坚持民主管理。
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团组织作用,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按照规定实行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及时向师生员工、群团组织等通报学校工作情况,强化权力互相制约、有效监督,推进学校日常管理民主化、规范化、程序化。
5.强化制度激励作用。
优化《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班主任考核办法》,科学制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班主任费发放办法,突出发展性激励功能,常规考核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切实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6.建设教师志愿者队伍,组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7.全面推行“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
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人类社会文明规范等德育内容融入到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中,落实全科育人,实现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序列化、科学化、现代化。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突出学校特点,普遍形成富有特色、得到师生广泛认同的校风学风。
9.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学生课堂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优化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10.改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继续落实课程刚性化管理,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保护学生视力,实现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干预和跟踪服务制度,探索建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11.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开展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实践情况记入学生成长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2.推进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国防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深入推进教育普法工作,持续开展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组织实施好国家安全教育。开展好学生国防教育。
第四部分 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为社会的进步育人”的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充分把握教育的内涵,切实把握精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以取得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室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建立目标责任制,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及时做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三)制度保障
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师资保障
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五)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1.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上、财力上的扶持,健全各项硬件设施,努力改善学校现有不完善的实施条件。
2.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各项管理走上规范而有序的轨道。从而为教师有效使用先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3.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为重点,量入为出,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预算,盘活有效经费。
未来的三年,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全校教职工同心同德,努力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不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为招远市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