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学生高空坠落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及时处置高空坠落事件的发生,维护学校的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正确引导,以防为主,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组织管理
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高空坠落事故预防和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职责:贯彻落实影响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分析研究影响校园安全的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切实加强日常安全风险管理,排查高空坠落风险隐患,开展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严防高空坠落事故发生。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发生或发现可能发生学生高空坠落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快速组织有效应急处置工作,避免或减少危害学生生命安全的隐患,必要时请示上级业务部门给予支持。
职责分工:
1.组长:负责贯彻落实影响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统筹校园安全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对校园安全工作负总责。负责决策、组织、指挥高空坠楼应急工作,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指导各分管领导做好突发应急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
2.副组长:按照分管业务,具体组织实施校园日常安全管理、风险排查、安全教育、心理疏导、信息报告工作,协助组长做好突发事件的救援处置工作。
3.部门领导:负责协助主要领导做好决策、组织、指挥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分管领域内各类突发事件,指导做好分管领域内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预防工作。
4.成员:按照岗位职责具体负责校园日常安全管理、风险排查、安全教育、心理疏导、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实施工作。
三、风险防控
(一)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抗挫能力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加强日常巡查、走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不良情绪、可疑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三)加强对学生大考、升学、评优、批评、早恋、处分等敏感时期的观察和交流沟通,做好思想工作。
(四)对高层建筑楼顶、窗户等危险区域采取封闭防范措施,严密视频监控,及时发现制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四、信息报告
(一)学校应当坚持24小时值班和校领导带班制度,保持通信畅通。
(二)事故发生或发现可能发生后,第一发现人按照就近就快的原则,通知周边人员采取防止事故发生或救援受伤人员的措施,同时通知校医、安保开展救援,立即向领导小组如实报告情况。
(三)领导小组应当在10分钟内先电话后书面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最新处置进展情况要及时续报,报告要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五、处置流程
(一)组长或委托副组长应第一时间到场并按照规定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学校保卫处等有关部门,组织人力迅速赶到事故现场,进行现场警戒,设立保护区,防止再次发生意外。负责收集和分析突发事件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和具体措施,协调相关处室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校医立即观察伤者受伤情况、部位,开展应急抢救。
(四)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是对休克、骨折和出血进行处理。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员。先观察伤员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五)出现大脑外伤时必须维持伤者呼吸道通畅,若发生昏厥时应使其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吸入分泌物、呕吐物,发生喉阻塞。对于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偶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附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六)发现脊椎受伤者,用消毒纱布或清洁布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送往附近医院。搬运时,将伤员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导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发现伤员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员。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时,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在一起。遇有创伤型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查保暖,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