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方面
工作目标
1.加强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基础,促进班子队伍、党员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的协同发展。
2.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坚守师德底线,筑牢思想防线。
3.全力维护教育和谐稳定,积极创建“平安校园”。
工作措施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打造建昌名效应。
1.充分发挥党建室在阵地建设中的组织效应,定期组织党员在党史、党的精神谱系等学习中增强组织荣誉感;在规范“三会一课”的基础上,扎扎实实进行党员积分量化和星级党员的评选,做实做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培养与转正工作,按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支委会的改选,打造五星党支部。
2.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在党员、教师中开展警示教育,打造清廉学校建设的口碑品牌。
3.打造优质教师团队,促进教师队伍全面提升。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夯实班子队伍、党员队伍、班主任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名师、青年教师团队。本学期,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辐射带头作用,开展班主任教学、班级管理故事探讨活动,使青年教师在工作室的带领下能快速成长,勇挑重担。
4.加强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发挥教师的民主监督职能,开好教代会;设立校长谈心日,排解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压力、负面情绪;丰富全校教师的学校生活,建立团结、协作、愉悦的群体氛围。本学期工会将在国庆节、元旦等节点,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文体活动,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同时倡议老师们积极参与到大课间的运动中,养成爱阳光爱运动的健康习惯。(网购、网络游戏、网聊等上班时间禁止)
5.不折不扣完成上级组织的教学大比武、芝罘区秋季运动会、文艺体育类比赛、志愿献血等工作任务,为学校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尽力而为。
(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守师德底线,塑造师魂,在日常工作细节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以“学身边榜样 做最美教师”为宣传窗口,结合“名师工程”“班主任沙龙”“党员先锋岗”等,及时总结校内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师德风尚。加强师德监督力度,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健全师德一票否决制等制度。在教师中开展“树师德 正师风”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开展自觉拒绝有偿家教、拒绝酒驾等活动,守住师德底线。深入开展“廉洁从教”活动,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契机,人人争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学识和为人双重引领者。加强家校联系,认真做好家访工作,把家访的有关情况及学生平时的表现详细记载下来,并进行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取得理解与支持。12月中旬,根据局里统一部署,全体教师要完成一次有针对性的全员家访,在特殊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上,除了按上级要求进行面对面家访,更要与家庭密切联系,将跟踪辅导落到实处,建立重点学生档案。
(三)建立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 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安全责任。
1.继续落实网格化管理及三包靠制度,意识形态、校园安全、信访维稳、师德师风、规范办学、师生心理健康、考试安全、舆情、防欺凌等工作全部属于网格化工作体系范畴。学校设为一级网格,网格长由学校主要负责人姜校长担任;年级设为二级网格,网格员由年级组长担任;班级设为三级网格,网格员由班主任担任,副班主任、任课教师作为学校一份子,要积极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相关工作。
2.强化责任保安全。继续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谁的课谁负责,谁的人谁负责,谁值日谁负责,谁的岗谁负责;严肃安全责任追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天要做好晨检、午检和课检;按要求上课,做到提前候课,认真上课,不拖课,确保不发生任何教学事故。值日领导和分包级部领导实行一日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要从细微处入手,发现亮点与不足,及时矫正不良习惯和突出问题,全方位对班级进行检查评价,形成良好的学校秩序,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方面
一、强化日常管理,落实高效课堂。
质量是教育的核心和根本,课堂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抓质量从课堂抓起。
1.要抓好教学常规。教的常规贵在认真落实,教师要认真备课,严格按课表上好课,科学布置作业,实施科学评价。关注学生倾听、操作、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品质。学的常规是优化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会学、乐学,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都要规范。
备课要求:
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材。教师的个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易教易学的个性化教案,体现出个人的思考和风格。教案的备写要规范,一是十大要素要齐全,二是课时备课要求详案,不能过于简单。尤其是将复习课、讲评课和个性化修改等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着重关注。讲评课,要求教师在教研组内扎实研讨,呈现完整的教学环节并附上习题,讲解内容需和习题相吻合。
2.借助课堂助力教师快速成长。学校推门听课贯穿始终,课堂上会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同时会关注学生的课堂常规以及和老师的融合程度,关注师生之间的高效融合及有效互动,课堂体现深度学习。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校内优质课评选和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听评课等活动。
3.加强教学检查。第一、教学领导深入课堂,形成领导听课、评课经常化的习惯,以便随时掌握教学动向。第二、加大教学工作管理力度,经常深入教研组、年级组定期检查工作(检查教案、作业、听课笔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落实体育艺术课程。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把体质测评项目化为体育课程,成为体育课中锻炼和训练的具体课程,测的就是我们重点练习的,遴选运动员参加区秋季运动会和常规跳绳踢毽比赛。力争体育、艺术教育再出新成果。
二、推动教研活动,分享经验成果。
1.深研课标。本学期起始年级启用新教材,将从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入手,开展主题式课堂教学研修。潜心研习新课标理念,研读课程标准,研透用好教材,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再整合,使之更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将评价嵌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强化教学的目标感,形成“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加大各学科教学的思维含量,设计综合性大问题,让学生进行有深度思考的学习,引导学生经过多台阶思考、多角度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方法、运用方法、创造方法。
2.建立三级教研网络。一是决策层。分管校长、教导主任负责教科研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保障日常教学、课题研究、教师培训在源头的整合,建立合作、共享的教科研文化。二是管理层。教研组长负责,制定本学科教科研计划,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评价教科研工作的实施情况。三是操作层。由教研组长、主备课人、任课教师组成,积极开展小组通课,把集体备课与反思交流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上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研活动形成常态,不流于形式。
大组教研间周一次(单周:语文、英语;双周:数学、音体美),教研组内的教研和通课间周一次,各8次,单周教研,双周通课。教研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研讨过程,有中心发言人。教研和通课情况是督导检查的重点,要体现教研和通课是实实在在的在进行研究,教研每周一主题。通课记录内容要涵盖一个单元的所有内容。无论是教研还是通课,都要有专门研讨作业设计的专题,有关作业设计的专项内容,一个月一次。
三、落实“双减” 精益求精。
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要精准设计、布置作业,作业布置做到“精、实、细”:“精”指作业布置要适量,要有质量,禁止随意布置机械性、重复性甚至惩罚性作业,提倡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实”指作业布置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细”指作业批改要及时、仔细,要全批全改并及时进行反馈和复批,对重点学生要面批面改,强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帮扶。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四五年级语、数、英三科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周末假期等不超过平时的两倍。教导处每月不定时对所有班级进行作业监控,通过问询学生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作业布置等是否符合规范,实际完成时间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形成作业检查报告。发现问题及时约谈相应教师,切实保证给学生减负。
四、全面推进劳动教育“三课”落地。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每周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至少1课时,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驾护航。根据教科研中心要求,推动“三课”基础工程建设,推进我校“1+X”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匠心课堂提质及校本课题增效。深入实施劳动清单“三项制度”(家务劳动契约制、学校劳动竞标制、社会劳动申领制),注重将研学实践与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等统筹规划,借助学校“耕读园”劳动基地探索“新劳动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