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继续以“规范管理年”和“高质量发展年”为契机,坚持规范化办学,优化教学管理;推动各类教学团队建设;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坚定不移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用好新教材;依托小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学科思维培养,提高课堂效益;弘扬科研兴校;突出青年教师培养;聚焦起始年级、毕业年级和结业学科的教学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实现教育教研的高质量发展。
项目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育人素养
1.各学科组加强新课标、新教材研究,鼓励教师多读书,教研活动分享交流。
2.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优课观摩、交流研讨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选树优秀教师参加全区名师、名班主任等培养工程。
3.实施青年教师培养的“青蓝工程”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领雁工程”。
4.各备课组每周做好关于作业设计的研讨,语数英理化作业分层要有针对性,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研究教法、学法,组织命题研究,积极参加作业、命题设计活动。
5.组织1-2次专项课题研讨,加强各级课题的过程性管理,推动课题研究“接地气”“有活力”“广覆盖”,为区、市级、省级课题成果夯实基础。
6.提升五个能力:整合教材能力;思维点拨能力;精选习题能力;试题研究和命题能力;错题归因归类归档能力
7.提升班主任为首的班级协调组和备课组长为首的协同指导教学能力。
8.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微课、课件比赛等活动为切入口,促进数字素养与学科素养融合,共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项目二:落实青蓝工程,培养青年教师
1.启动新一届“青蓝工程”,借助“结对子、一帮一”等形式,师傅老师、学科负责人、年级主任对青年教师近身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成才。青年教师应自我加压、肯吃苦,更多一点请教,更多一些思考。
2.采取“专家讲座”、“老学员分享”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完成身份转化,提高职业认识,消除岗位陌生感和隔阂。
3.通过“推门听课”“校内展示课”活动,青年教师钻研课标,深度备课,用心上课,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师傅教师也要不吝赐教,做好传、帮、带,把好每一关,期末,将对“导师制”结对子情况进行考评总结,
4.每月对近三年入职教师常规进行检查,从数量、质量两个方面评定常规材料质量,并进行公布,坚决杜绝数量不够,基本环节不全等低级错误出现。
5.借助读写工程,每位青年教师要设计一份好教案,上交一份好课件,撰写一篇好教育教学反思或论文,并及时投稿。
项目三:多措并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备课组、学科教师结合期末检测数据查找学生薄弱点,制定学期目标,精准施策。
2.针对毕业年级、会考学科教学工作加强规划,制定详细教学计划,避免前松后紧。抓牢不同阶段的复习“抓手”,复习课、习题课、习题讲评课做细做实,提升课堂效率。学科组发挥集体力量,做好真题研究,提升解题命题能力,把脉中考、会考。开展学法讲座、励志教育等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
3.聚焦单元核心基础案、单元基础过关案、专项突破案、综合提升案、专项强化案等,丰富备课组资源库,以这些资源为抓手,精讲多练。落实“堂清”“周测”“月达标”,根据计划实施学科检测,规范检测、质量分析的流程,促进过程管理质量,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4.建立重点备课组、班级的领导跟进制度,对考试成绩落后的备课组和班级,指定包组领导、年级领导和教学分管领导三重跟进指导,组织领导听课诊断,找出原因,制定提升措施,定期进行专项汇报反馈,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任课教师、班主任关注班级薄弱学生,通过家校联系,学生座谈等落实原因,制定对策,坚持“小步走,常反馈”。
5.开学第2周确定新学期培优补弱名单(初四年级需确定临界生名单);各学科组注重差异性教学,充分备课,不让优生陪学、陪练,提高优生课堂效率;精心筛选每日一题每周一练、优生错题整理、组织学生各类竞赛活动等,对学生进行表彰并将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班级考核、学生个人综合素养评价;设立优生分包制度,关注优生思想动态。上课及课间辅导时,任课老师从作业批改、试题讲评、知识提问、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文字书写6个方面加强对培优生的关注;每月对级部培优生进行一次调研,了解学习情况,听取学生困惑或建议;班主任每两周对班级培优生表现进行小结,并通过分层家长会或单独约谈的形式传达给家长;利用班教导会及质量分析会,对培优补弱工作进行总结。
6.继续优化小组合作建设,提升小组合作的课堂规范、展示规范等,依托小组合作提升学生阅读表达、写作、思维能力的提升。
7.备课组研究历年会考真题,加强试题讲评、分析能力,提升命题能力,开展命题比赛。每一名毕业学科教师要做近五年烟台中(会)考题、近三年的山东省中(会)考题,在一定范围内要组织试题分析与讲评测试。
8. 毕业年级备课组及会考学科备考要早谋划、早动手。把握节奏,掌控时间,避免平均用力或前紧后松,确保完成任务。
9.音体美微工作,突出“知识+素养+技能”模式,做到课堂教学的科学、规范,尤其是初三微机和初四体育,要做好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会考中考要求的充分融合,实现有机统一,要多练勤测。
项目四:“以生为本”深化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1.加强课改引领,改革方向侧重“教与学、讲与练”关系的处理。通过青年教师论坛、课改专题讲座、优秀教学设计、导学案的展评等方式提升对素养课堂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2.举行课改示范课、近三年入职青年教师汇报课、中坚力量组内研讨课、先锋教师组内展示课、常青教师推门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素养课堂的实践能力。
3.在优化素养课堂新授课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的主题研讨,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高效的复习课授课思路。
项目五:教学规范守底线,教学行为有标准
1.依法依规实施教学行为,落实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要求。
2.精细管理,规范行为笃教学。加强学籍管理,规范办理转、休、复学手续;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方案,结合实际制定课程计划,严格执行课程设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科学分工上好每一节课;完善《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加强课后服务管理;遵守课堂规范,落实“双减要求”,按照《课堂规范》及巡查表项目对师生课堂规范进行检查,并及时通报整改。
3.教学常规每月至少检查两次,按区督导标准详细、认真检查,及时反馈,督促整改,针对问题进行回头看,做到“以查促改,以改提质”。
4.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加强家校协作,制定每天的作业计划,督促学生及时保质完成作业,并在家校本上进行反馈;任课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班主任每天对前一天的作业情况进行查看,对问题学生进行谈话提要求,及时与家长沟通;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表扬优秀和进步,指出不足,提出要求,并将上一周的情况反馈给家长。
5.继续落实教研活动流程规范,时间、地点规范,请假规范,包组领导参与,精细活动设置。学科组、备课组第2周制定可操作易落实的教学教研计划及集体备课安排。
6.学科资源库建设:单元基础案、过关案、专项训练案、综合提升案。
项目六:规范电教工作,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1.设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录播教室与机房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与安全监督,完善录播教室与机房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使用审批流程、设备操作规范、日常维护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2.资源调配:根据教学计划与活动需求,合理安排录播教室与机房的使用时间,确保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定期对录播教室与机房的设备进行清点与评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新或补充;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安全设备,定期更新病毒库和补丁,防范外部攻击和内部威胁。
3.培训与教育:对教师进行使用培训,包括设备操作、软件应,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用、故障排查等技能。将网络安全知识纳入常规教学课程,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专题教育活动;利用班会的时机,定期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防范网络诈骗、保护个人隐私等基础知识;举办手抄报、黑板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