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新石路小学
2024-2025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一、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切实规范教学行为
继续学习各级“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等文件要求,严格落实文件的指示精神,做到 7 个“严禁”和 12 个“不得”,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规定上足、教好各类课程,坚决做到学生、教师、教室与教导处的课表一致,杜绝空课、占课,如果特殊情况需调课,要及时到教导处填写调课记录,学校将不定时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科均衡发展
(一)提高备课实效
1.教学整体规划:各年级备课组教学计划安排要科学、详细、合理,学科集备教研落实“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发言人、定包保领导”的要求。计划中要包含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措施、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活动的安排、德育结合点等要素,教师个人教学整体规划需附在备课前。
2.“教学评”备课模式:按照“教学评”备课模式,每课都要设计课堂评价任务单,包括课前演讲、听记、随堂练习任务单和课后练习反馈,突出本节课重难点知识,以综合反馈学生当堂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同时,每课时要有作业布置,语数要分选做和必做,并与作业清单内容一致。
3.课型完整:新授、复习等均包含其中,尤其注意单元练习题和讲评课内容要加在教案中,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
4.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要丰富,能体现个人对教材的独立思考,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每课时修改不少于 3 处。
5.教学反思:反思内容具有针对性,可分本节课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6.集体备课:落实好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团队力量。各教研组要保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让集体备课为切实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要将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对学生、对课堂的研究以及作业的布置与反馈纳入集体备课中,切实研读教材、清晰目标、确定策略、明确过程,领悟教材中编排的每个内容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做到“五有”:有中心问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明确的分工、有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有详细的记录。上学期督导反馈中指出循环教案要有个性化修改,这是我们的督导整改项目,要求教研组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在原有备课的基础上探索深度学习课堂的新模式,努力达成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做好个性化修改。
(二)夯实课堂教学
要继续深研新课标,将课标精髓、教材的核心价值和学生发展三者高度融合,认真处理好“学、教、练”三者的关系,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上真正实施“评价”,管住嘴,迈开腿,精准关注,有效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到扎实的知识,从而提升学习能力。通过构建有活力、有生命力的课堂,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分管领导继续以推门课、优质课、跟踪课等方式加大听课力度,也要求教研组、学科组教师间积极开展听课活动,共同研究真实的课堂,课后进行自评与他评,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三)规范作业管理
通过“一研讨二协商三审核四督查”流程,把好作业数量关。一研讨:各年级学科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合理确定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每周教研组长填写作业计划。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五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二协商:班主任对班级作业总量进行把关,统筹协调本班作业总量并上交班级作业清单。三审核:分管领导和年级组长审核,对年级组作业进行调度。四督查:教导处加强作业实施过程监控,统筹作业管理,每月对全校作业布置情况、公示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并督促及时调整纠正。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严禁教师在微信群、QQ 群等布置家庭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让学生、家长代为布置、代为批改作业(包括让学生互批作业)。
二是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教研工作体系,把好作业质量关。围绕“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家长精力负担”,进一步加强作业设计教研力度,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重点;以学科组教研为载体,分学科分年级进行深度研究,做到一科一研究,一级一探讨,一科一特色,一级一主题。
语、数、英《同步训练》要全批全改,有等级和日期,可适当加上评语。关于对语、数、英的课堂练习的要求,各学科教研活动时,教导处各分管学科的领导会有具体布置。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作业探索与实践活动,把好作业创新关。利用假期时间创新实践作业,注重体现作业的趣味性、多元性、实践性的特点,以优化作业设计为突破口,以提升学科特色发展为途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减”。
(四)加强质量监控
教师在抓好科学训练的基础上要继续关注单元练习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教研组按照要求定点、按时、保质完成每单元练习题。每个级部要统一组织命题练习,教研组长要带领组员提前定好练习时间及练习内容,按照区质量调研要求批阅、讲评和复批,并有的放矢地做好科学训练。严禁按检测成绩给学生排队、公布名次。不得以学生练习成绩作为评价或奖惩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将通过检查练习情况、书写情况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并及时做出相应提示和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五)重视差异辅导
在规范办学的大前提下,辅导要短时高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首先提倡和鼓励课堂高效,再次鼓励个别辅导,对学困生采取面批、面改或个别辅导的办法。辅导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适时调控,学科合理衔接,努力提高班级的学业质量。
三、扎实开展研训,提升教学质量
各教研组长要牵头确定课堂训练重点和小课题研究点,立足课堂实践中遇到的“小问题”、“小现象”、“小策略”,每个周利用教研时间开展课题研讨,就课题研究中的亮点、困惑、下一步打算进行分析研讨,把脉会诊,明确思路和措施,进行实践验证,最后总结反思,改进完善。继续采取集体组织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网络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开展教研的校本培训活动,促进“教-学评”各环节一体推进。各教研组充分利用每周一次学科组教研,做实“三研”教研,即:研问题点的解决之道、研重难点的突破之法、研教学举措的优化之策。剖析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能力。让教研组真正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实现教研组成员的集体成长。
四、多措并举培育,促进教师成长
积极参与荟峰共同体建设,搭建教师学习共享的资源平台,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究、示范课、听评课、打造品牌教研组、教学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发展教师队伍。依托青蓝工程,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做好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工作,形成学校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梯队。
学校将继续开展校内优质课活动,50周岁以上的教师,分管领导会提前预约进班听课,50周岁以下的教师以“现场授课”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请参赛教师深入研读新课标,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各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观评课活动,全面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继续充实完善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如每学期发表的论文、课题研究、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工作总结等,注重专业积累,记录成长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