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路小学教学工作将以市、区小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活力新课堂建设为重点,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度学习课堂;加强教学研究,助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落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开展好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工作计划,确保有目的,有实效的开展好学校工作。
一、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过程监督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上好各类课程,不任意增删课时。加大课程巡查力度,对各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按课表上课等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需要特别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不能让课堂“变味儿”甚至“变质”,有教材的小学科坚决不能被挤占或搞突击,对无教材的课程要创新性挖掘有 意义的教学内容,不容许出现无计划、无目的地布置学生自由写、 自主画、自己读的现象发生。
2.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一年级,全新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青年教师更要多用心,发现不明白的问题,请教组内的其他教师,发挥青小教学团队的力量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备课时要有效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智慧平台与自己的备课相融合,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备课中,重点提升两种能力,把握三个要点:
(1)整体设计的能力
本学期的整体设计将在之前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形成单元整体设计的模式。无论是什么学科,在新课标中都提出了“整体设计”的要求, “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要求让教学绝不仅仅限于单一知识的传授,需要提高单元整体的整合,做到整体设计,前后关联,逐步推进,最终实现综合育人。
(2)跨学科学习任务的设计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习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也就是要让学习和学生的真实世界联系起来。而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越来越多地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知识才能解决。跨学科学习正是一种解决真实问题的模拟。学生从调查和应对一个真实、有趣而复杂的问题或者挑战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应用和融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相关的技能。
为了扎实推进“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深度课堂, 需要牢牢把握三个要点,确保教得踏实,学得真实,评出实效。
(1)目标确立是有效实施的前提
(2)镶嵌评价是有效实施的关键。
(3)结构化的维护是有效实施的保障。
3.加强作业管理,开展创新作业设计展评活动
1.总体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可以要求孩子回家练习口算,不用书写,看题说得数,有时间可以多进行阅读。三、四、 五年级的学生作业要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量不能过多,尽量不超过20到25分钟。
2.作业本的规格:作业本班级要统一,一、二年级准备1个练习本(课堂练习本),三至五年级准备两个练习本(课堂练习本和家庭作业本),暗格的本子需用统一的带格的垫板垫着书写。
3.作业批改的要求:做在数学课本上的题、家庭作业本和同步都要全批全改;作业批改要要等级和日期。
3.推行作业展评活动,深化教研交流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将充分利用教研时段,分级部组织常态化的作业与备课展评交流活动。各教研组需依据年级特点,精心策划详尽的展评交流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活动中,各级教师应提前准备正规作业、同步练习、思维导图等多样化作业样本,并携带至指定会议室进行展示。此环节旨在表彰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同时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优秀的作业批阅与指导方法,形成“有发现、即反馈、速改正”的良性循环。
二、强化质量监控体系,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在坚持传统段检测与期末检测的基础上,显著增强过程性单项检测的力度,旨在及时发现问题,精准施策。具体举措包括:语文领域实施百字听写、古诗词背诵、基础知识测试及阅读写作能力评估;数学领域则聚焦于口算、计算能力检验及专项知识点检测;英语学科则强化课文朗读与背诵的考察。对于检测结果显著偏离预期的班级,将实施复测机制,确保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教师树立自主检测意识,高效整合活力新课堂、课堂作业本、同步练习册及单元检测等多种评价工具,同时充分利用知果平台与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精心策划单元复习计划并上传共享,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检测结束后,各年级组需将试卷提交至教导处,以便及时记录与分析。
检测不仅是评价的手段,更是教学调整的指南针。倡导教师深入剖析检测结果,依托坚知果平台的数据支持,实施精准教学,个性化辅导。特别是针对五年级这一关键年级,学校将实施更为精细的网格化过程性监测,全面升级质量监控管理机制,确保教学反馈的真实性与全面性,精准反映学科教学成效。
此外,严格落实三层“质量分析会”制度,通过深入分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迅速填补知识漏洞,持续推动我校教学质量向更高台阶迈进。
三、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
1.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水平。
书是力量的源泉,书是知识的宝库。学校积极响应教研室的号召,开展“1+X”整本书阅读活动以及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推荐书目,选择一本书进行重点阅读,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多阅读。根据学生自身阅读情况选择书目制定阅读计划,按计划坚持每天读书30分钟,养成阅读习惯。本学期计划在一、二年级举行讲故事大赛;三至五年级举行古诗词“飞花令”大赛、好书推荐等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严抓书写,提高书写质量。
继续关注学生书写质量的提升,加强写字教学,语文老师要结合书法的间架结构,教给学生练习书法的技巧,加强课堂教学的写字指导,并充分利用每一节书法课,把教师指导和学生练字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日常每天的作业情况严抓书写质量,采用每日作业评星、每周评选书法小明星等方式进行鼓励,每月学校也将组织级部书法比赛,评选出级部优秀书写进行表彰,以赛促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3.强化基础,提升教学质量
每日晨读、午写时间,语数英老师协调分工,分配好时间到班级进行组织,将晨读、午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低年级语文可以晨读时读生字、词语、拼音、课文,午写则可以将当天晨读内容进行默写,落实到笔端;中高年级晨读可以实行“小任务群”活动,即将每日需完成的任务老师提前写在黑板上,学生早晨到校后立即开始,有序组织每项任务的完成,完成全部任务之后给予学生及时奖励。
可以进行以下内容:继续落实“每周一背”,将词句段运用,美文微写等好词好句摘抄到黑板上,每周一句,晨读拿出三四分钟时间进行背诵,剩余时间可以落实每课生字词,古诗词、日积月累的巩固、默写。午写时间可以落实“每日一默写”,并当堂改错,落实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当日任务之后可以在做阅读题,做活力新课堂小卷,或者背诵习作段落,每周或每天颁发晨读午写表现优秀的表扬信,给予学生及时鼓励,提高学生积极性。学校还将每学期组织至少一次“百字过关”“数学口算”大赛,以测试的形式不断夯实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
1.加强口算和计算的练习,扎实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口算要坚持天天练,可布置学生回家自由练习,教师也可采用课件演示的方式 集体练口算,也可教研组内统一出口算题,一组40道,复印后进行练习。每周二、周四中午开展计算练习。上学期,各班级坚持的比较好,在题量上进行了要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问题,如组织形式有些松散,时间不做控制,人员不整齐,批改较随意等。 本学期将进一步规范,继续采取级部自练与学校抽测相结合的形式,增加学校层面的检测和抽查。教要师合理安排好进度,把教学工作做扎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过关,不要放弃每一个孩子。班级后进生成绩直接影响整体成绩,一定要在平时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在每次作业批完后,在每次检测后,发现问题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辅导,促进每一个孩的进步。
2.结合新课标理念,开展适合、适量的数学活动。
在效果上本着提质增效的原则,结合新课标理念,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开展适合素养提升的数学相关活动,可以结合课后服务开展益智课堂活动。本学期,将扩大数学的数学益智、数学阅读、数学实践的范围,更新活动内容,改变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等方面下功夫。在量上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精简精选,不给学生和老师增加额外的负担。学校在时间上、指导上提供支持,充分利用好每中午、周末、假期、课后服务等时间开展好相关活动,把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1.激发教学活力,举办校级教学竞赛。
学校将围绕“活力新课堂”教学改革,聚焦于教学评一致性目标,隆重推出智慧课堂学科优质课竞赛活动。此活动旨在锤炼学科教师的教学技艺,深化专业素养,进一步夯实教师队伍基石。鼓励每位教师把握契机,积极备战,通过竞赛交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形成独具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全力筹备一师一优课、优质课评选及教学技能大赛,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2.深化集体教研,构建高效教学机制。
集体教研是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学校将进一步强化教研活动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深度参与,共同探索教学新路径。对于因故缺席教研活动的教师,需提前向教导处报备,并采取措施补足学习,确保教研无遗漏,成效显著。
3.实施梯队培养,打造卓越教师队伍
依托校级“青蓝工程”,结合区级“青年班培训”及“新教师培训”等平台,学校将构建多层次的教师成长体系。通过推门听课制度,强化常态教学监督与指导,即时反馈,精准提升。同时,以区级优质课竞赛为牵引,深化校内优课研磨机制,采用多人多轮接力打磨模式,辅以评测数据对比分析,精准评估教学效果,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4.强化基本功训练,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为全面提升教师的书法与教学基本功,学校将重点加强“三字一话”的训练。倡导教师将每一次板书视为教学艺术的展现,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共同感受汉字之美。特别是青年教师,需设定更高标准,坚持定期练习,粉笔字每周展示,钢笔字定期提交,学期末举办专项比赛,并将成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以此激励教师不断自我提升,为学生树立优秀榜样。
五、开展多彩校园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1.展多彩美育活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继续开展“歌声满校园·唱响主旋律”校园合唱活动。依托十月份举行的校园艺术节,开展校园合唱集中展示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校级合唱比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继续落实“口风琴进课堂”活动,每节课扎实开展口风琴教学工作,进行10-15分钟的练习,做好口风琴基础教学工作,争取在学期末能让中高年级学生开展一次口风琴比赛展示。继续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规程》,举办一次综合艺术活动,开展摄影、书法、绘画、艺术才艺展示活动,继续收纳藤编社团成员,创新作品内容及形式,充实藤编精美作品,打造青小美育品牌。
2.融合特色校队,共筑温馨课后服务
为切实解决家长因工作繁忙而面临的放学后子女接送难题,学校特推出温馨课后服务计划。以告家长书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课后服务的相关政策内容,并对有需求的家长发放申请表,签订责任状。为规范课后服务的管理,学校按照每个教室一名看护教师的配比,制定值班教师安排表和领导值班表。课后服务值班教师,严格按照落实监护职责,清点人数并在值班记录上做好记录。值班领导每日做好看班教师到岗、学生到班检查记录。
此外,学校将会创新性地将课后服务与特色校队建设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多元化、高品质的课后学习体验。为此,学校郑重宣布将成立篮球精英队、书法雅韵社、合唱天籁团、藤编工作坊及创意编程先锋队五大精品校队。这些校队不仅面向全校学生开放选拔,更邀请了专业教练与指导教师,为入选的队员提供系统、专业的训练。此系列精品校队的成立,不仅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展特长的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