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9-19     

字号: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贴合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与学校工作规划,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科学方法,致力于实现教学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内容的序列化、运行的规范化以及手段的现代化。通过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飞跃,努力构建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系。

二、具体举措

(一)聚焦新课程实施,深化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1、推行主题教研,强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遵循2022年版课程标准,深化教材体系研究,把握大单元整合精髓,拓展大概念主题学习,渗透跨学科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科德育资源,推动德育课程一体化进程。各备课组需精选情境素材,精准设定目标,精心设计活动,科学实施评价,形成闭环系统,确保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化、可操作与可评估性。本学年,大单元整体教学将成为主题教研的核心议题,推动备课组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跃升。

2、深化课改理念,促进学科个性化发展

持续深化“教学评一致性”的课改理念,以课堂为核心阵地,知识为桥梁,构建“教-学-做-评-赛-研”的全方位教学管理机制,全面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继续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并策划骨干教师示范课、组内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系列活动,激发教学活力。

(1)上好“新学期第一堂课”:精心筹备,做好学生心理与知识衔接,激发学生新学期学习热情,教导处将进行针对性听课与反馈指导。

(2)校内优质课比赛:依据《山东省烟台第十一中学优质课活动方案》,组织全校范围的教学竞赛,凝聚集体智慧,提升教研水平,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二)紧抓教学常规,赋能高质量发展

教学计划:各备课组需制定详尽可行的教学计划,特别关注理化生学科的实验教学规划,确保教学计划及时上报并接受检查。

教案编写:坚持“超周备课”,教案内容需全面覆盖教材与学生实际,严格按照教学评模板撰写,强化课后反思与“二次备课”。

集体备课: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规范集体备课流程,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作业管理:作业布置需具备计划性、针对性和典型性,实施分层作业策略,全批全改,注重错题复批与指导,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

(三)强化课题研究,激发教学研究新活力

优化教育科研管理,系统规划科研项目,强化申报、指导与结题工作。加大科研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推进“十四五”立项课题研究,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及时申报与推广优秀科研成果。

(四)总结课堂范式,丰富课堂内涵

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将所学带回来、青年教师用起来、全体教师学起来的“点—线—面”模式,在原有的245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凝练出“三学两核”高效素养课堂。真正落实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小组助学,同时将核心板书、核心评价通过“课前导学检测”“堂堂清”等多种训练途径落实学习常规,真正实现“教有目标、学生主体、学而有获”的“真教学、真课堂、真学习”。

(五)构建多元成长平台,加速青年教师成长

持续实施青年教师培养方案,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展示课、读书分享会等形式,为青年教师提供全方位成长支持,促进其快速成长。

(六)优化教学辅助管理,保障教学工作顺畅运行

1.做好实验室(危化品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和阅览室岗位的定人定岗和集中管理,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对实验室物品的使用与登记,确保学生各项实验按时、按要求完成。

2.认真做好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室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图书馆资源为师生服务。加强教材和教辅用书的管理,杜绝盗版书,严禁征订教辅用书,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3.严格学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为初一新生做好学籍建档工作。

4.加强对试卷及教学资料印刷数量、质量的监控和

(七)丰富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并创新社团活动模式,制定详细计划,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开展。通过社团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发展个性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烟台十一中教导处

                                                                                         2024年9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