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
教学工作计划
烟大附小 一年级数学组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结构
青岛版数学(2024)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数与代数有4个单元:1-5数的认识和加减法,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减法;图形与几何有1个单元:认识立体图形;智慧广场有1个:简单的重叠问题;主题活动有2个:我的幼儿园,找找身边的数。教材的编排注重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材内容分析
以数学核心内容为线索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在数学本质上共通,在思维方式上类同,在学习方式上相近,在教学设计上有共同要素。
第一单元是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1-5的认识、写法、数的组成;序数含义,数的大小比较;加法的意义,5以内加法的运算及其运用;减法的意义,5以内减法的运算及其运用。
第二单元是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6与7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加减法的运算及运用;8与9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加减法的运算及运用;0的认识、运算及运用;10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及运用;1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第三单元是认识立体图形包括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第四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包括11-20各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简单的加减法。
第五单元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包括9加几;8加几;7加几。
智慧广场是简单的重叠问题。
两个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分别是我的幼儿园、找找身边的数。
(三)教学建议
数的认识要立足认知过程,多元表征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循序渐进,理解数概念,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计算教学应该注意算理和算法是运算教学的两大核心,二者缺一不可。紧扣数的意义来理解算理,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本质是计数单位相加减。
创意拼搭活动要经历提出问题,引出新知探索。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对物品进行分类。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过程认识立体图形,形成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数学信息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幼儿园的建筑有几层、幼儿园的操场是什么形状的、教室大不大?教室内有多少桌子椅子、桌子是什么形状的、班级内小朋友人数是多少、玩具区的某类玩具够不够每个小朋友拿一本、积木是什么形状的、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园老师带领大家做了什么?主题活动“找找身边的数”重点是能够找到身边的数并能说出表示的意义。活动流程是创设情境——问题提出——方案规划——实践探究——交流反思。
(四)2024秋教材内容上的创新之处
1.教学观念的重塑。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修订,强调“三有”(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学生)和“三会”(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教学理念。站在儿童的视角选择和呈现素材,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2.教材内容与结构的调整。
青岛版新教材与现行教材对比,一是单元数量减少。二是单元素材发生变化。全新的情境有“漂亮的粘贴画”“快乐的课堂”“我爱读书”。“走进花果山”。三是单元内容优化重组。学了1-5各数的认识之后就学5以内的加减法,体现数和运算内在的一致性,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核心素养。四是综合实践的变化。新添了两个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和“找找身边的数”,改进了幼小衔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3.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采用更加简洁明了的语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引入更多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认识立体图形中,从触觉、听觉等方面进行游戏动手操作,加强对立体图形本质特点的理解。
4.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和其他数学工具进行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鼓励教师采用更加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索性教学方法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整理与复习中增加知识图的整理,从横向、纵向进行各知识点的联系构建,体现新课标中的知识结构性。
这些创新之处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有趣,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正处于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喜欢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来探索新知,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数学方面理解能力有限,对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以及图形的认知尚待系统学习和深化。本教学计划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采用生动形象、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步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旨在全面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探索欲,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扎实数学基础、良好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小学生。具体目标如下:
数学抽象与建模能力: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和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如数的认识、比大小、加减法运算、图形特征等,并能够用数学语言、符号或模型进行表示和解释。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逐渐建立起对数学世界的初步认知和理解。
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如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方法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运算能力:学生将熟练掌握1-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培养对运算结果的检查和验证的习惯。
直观想象与空间观念:通过认识立体图形和图形的拼搭活动,学生将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想象力,能够识别、分类和描述常见的立体图形及其特征。这将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物体的三维形象,为未来的几何学习和空间思维发展打下基础。
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总价、分配物品、比较数量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将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交流与合作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将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数的认识:熟练掌握0-20以内数的读与、顺序、大小关系和组成。
加减法运算:理解并掌握20以内加减法,特别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图形与几何:初步直观认识常见立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特征并进行简单分类和比较。
数学应用: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刚接触加减法,对进位概念理解困难,需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数的组成与分解:是加减法基础,学生理解有难度,需通过多种练习活动帮助掌握。
数学思维培养: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和发现规律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和抽象概括等能力。
五、主要教学措施
(一)自我提高
1.认真学习区《和谐高效课堂方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及时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学习先进的教改理论,教改经验。
2.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3.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建立新理念,并认真做业务笔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数学课上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4.自学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现代价值教育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能力。
5.多听别的老师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6.继续练习基本功,提高教学技能。
(二)教学改进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6.改革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5课时
第一单元:1-5数的认识和加减法———————9课时
第二单元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8课时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2课时
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2课时
第四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主题活动:找找身边的数————————-3课时
第五单元:20以内的加减法————————9课时
第六单元:总复习————————————5课时
复习及检测讲评——————————————6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