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附属小学本校区2024-2025学年度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日期:2024-09-14     

字号: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以音乐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了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使其中多数人在今后能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音乐欣赏者或爱好者。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初步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用音乐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启迪儿童心灵,让孩子们热爱音乐,感受音乐的美,用音乐的节奏、旋律打动孩子们的心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2.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陶冶情操,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5.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小事物的习惯,引导学生将音乐课堂的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并将它带到音乐中适当进行歌词、节奏、演唱设计、舞蹈的创编。

具体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逐步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进一步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会模仿。

   2.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3.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

   4.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 进一步感受风格。

  (二)基本技能

   1.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并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学习自然的呼吸,做到不耸肩,不出声。

   2.每学年背唱6-8首歌曲;

   3.认识或见识几种常见的儿童打击乐器,并会演奏能为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音乐符号。

 (三)创造力与表现力

   1.歌词的创作活动:能根据乐曲风格和歌词结构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2.音乐活动能力的培养方面: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

   3.音乐活动:能根据音乐创编故事和角色扮演等做到能够表演简单的情景。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了解各民族音乐及相关文化。

   3.音乐与各学科、生活实际的融合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爱国主义精神及友爱精神,通过音乐学习丰富情感经验。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本学期所带一年级九个班音乐课,各班人数均在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经过前个学期的教育以及生活中的诸多媒体的有意或无意之间的传播,使学生已经开始产生对音乐的认识和喜爱,再对抓好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对于部分学生因多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对音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懂得较少,对未接触的领域与知识不能秉持积极接受的思想,对音乐课的开设不感兴趣,不能很好的融入课堂,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想将本学期的音乐教育教学抓出较为理想的成效确实不太容易啊!

2.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例如听到音乐会做好课前准备,听到节奏会安静等,并从培养学生兴趣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四、教材简析

  1.教材内容

   一年级上册共编 6个主题单元和一个选唱单元。基本内容包括:活动、唱、知识、聆听、编创、学乐器、歌表演、读童谣、情景表演等内容。

   2.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4)加强实践与创造。

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课本共有 6个单元,各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联系。以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单元内的教学内容是可以灵活组合的,这样就可以用相对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在教材内容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遇到的内容,如“大雨和小雨”“小青蛙找家”“过新年”等;在学习方法上,是把音乐的学习渗透在音乐活动之中,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活动。如“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长短”等内容的安排。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了“节奏大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而不是仅限于音乐学科本身。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

   低年级以听唱法为主,让学生能跟随音乐自己主动化的进行合理的学习,一年级不要求识谱,主要是积累音高的感性经验。在音乐活动中逐渐积累知识与技能  而律动及表演是本教材的重点。认真备课,读透教材,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立足于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去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六、奋斗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中作这样的尝试:

   1.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2.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创造美。

   3.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4.用唱、打、念、吹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进度


主题

周次

课时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

1、2、3

6


国歌

4

1

第二单元

动物乐园

46、7

5

第三单元

爱家乡我爱祖国

8、9、10

5


期中检测复习

10

1

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花

11、12、13

5

第五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

13、1415

5

第六单元

欢欢喜喜过大年

16、1718

6


期末考试

19

1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