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海阳市新元小学2024—2025学年度学习习惯养成活动

日期:2024-09-12     

字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少若成性,习惯之为常”。我校秉持着“打造新品质阳光校园”的理念,制定阳光课程、塑造阳光教师、培养阳光少年。着力通过学习习惯的培养践行阳光教育。依据市教研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新元小学学习习惯养成活动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周顺禄

副组长:王雪梅    崔菲菲   谭运腾   胡桂萍  董永春

组  员:各级部主任

二、实施时间: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指导思想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丰富智慧的必要前提。在推进学校“新品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校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其终身发展使其终身受益的基础工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理论引领

没有先进理念,就会产生光说不练的“瞎忽悠”倾向和南辕北辙的“瞎折腾”现象。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在学期初我们就推荐教师学习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林格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徐汉林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要求老师们留下大量的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有了专家的引导,用先进理念武装思想,为老师们科学制定学习习惯培养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目标要求

根据教研室的十大习惯培养计划,制定级部重点突破习惯,实行点上突破,面上跟进的方针,将十大习惯落到实处。 全校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意见》,研读《海阳市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各学科教师、各班主任制定各班级各学科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计划,按年级段分层次制定习惯养成目标和措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常规管理,强化养成训练,把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新元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目标要求

类别

名称

学段

目  标  要  求

课前好习惯

主动预习

 

1.每晚会合理安排预习时间,能按老师的要求主动完成预习作业。

2.能用朗读、圈点、动手操作等方法进行预习。

课前准备

1.有自己的课程表,能知道下节课学习的科目及学习内容。

2.能结合学科特点按时、按要求准备好相关学习用品,并摆放整齐、有序,放在固定位置(左边放右上角,右边放左上角)。

3.铃响时能快速走进教室,铃响后能迅速安静,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等待老师上课或先浏览学习内容。

 

课中好习惯

认真倾听

1.能坐姿端正、认真倾听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神态自然。

2.连续认真倾听在10分钟以上。

3.倾听时,会抓住关键词、关键句边听边思,倾听后能较准确地回答问题。

积极表达

1.知道发言前要先征得老师同意,积极争取发言机会;发言时站姿端正,表达神态自然大方。

2.能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口齿清楚,用普通话,声音响亮,且较完整。

3.与同学交流时能大胆发言,表述清楚。

规范读写

1.知道正确的读写姿势(坐姿、读姿、写姿),能按要求规范自己的读写姿势。

2.掌握并应用简单的读书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并进行简单的积累。

4.能正确使用和保管文具,书写规范、页面整洁。

5.能书写专心,文字或数字等书写工整,书写速度达到6-8字/每分钟。

课后好习惯

认真作业

1.每天能正确记录作业要求,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意识。

2.在家人帮助下能按时完成实践性、展示性作业,并逐渐独立完成作业。

每日阅读

1.坚持每天课外读书时间不少于15分钟,且时间逐渐延长。

2.能通过请父母购买、借班级图书等方式获得书籍,且读书时神态专注,注意力集中。

3.会用诵读、默读、看图说故事等方式读书,且能与他人交流读书收获。

 

新元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目标要求 

名称

学段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制定计划

 

1.养成每晚作业前合理分配时间的习惯。

2.会制定并能落实周末学习计划。

3.会制定并能落实寒暑假学习计划。

1.会合理安排晚饭前与晚饭后的学习时间,并能按时间表约束自己。

2.会制定包含学习、锻炼、读书、实践等方面的周末计划,能用计划约束自己。

3.会制定包含学习、锻炼、读书、实践等方面的假期学习计划,能用计划约束自己。

1.坚持每晚作业前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并自觉落实。

2.坚持自觉制定双休日学习计划并落实。

3.会制定并能自觉落实月或学期学习计划。

4.会制定并能自觉落实节假日学习计划。

1.能坚持合理安排每晚学习时间,并严格落实。

2.坚持制定双休日学习计划,并落实。

3.能制定包含自我学习情况分析、各学科学习目标或赶超对象、读书计划等项目的月或学期学习计划,并能约束自己。

4.坚持制定节假日学习计划,并约束自己。

 

认真倾听

1.知道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2.能坚持神情专注的听老师讲课。

3.同学发言时能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

4.倾听后能较准确地回答、复述或质疑。

1.能坐姿端正、神情专注的听老师讲课或听同学的见解,有思考,有神态、语言等反馈;对表达不流畅的同学尊重而期待。

2.坚持连续认真倾听在15分钟以上。

3.倾听后能认真思考,能较准确地回答、判断、复述或质疑。

 

总结反思

 

1.知道总结反思的益处,能根据老师要求进行总结反思。

2.能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适时总结反思。

1.在尝试中感受到总结反思的益处,单元检测后能总结自己阶段学习中的收获与失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好分析记录。

2.建立薄弱学科错题集,能及时整理。

1.愿意坚持总结反思的行为,感受到总结反思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2.能够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反思;能完成师长提出的总结反思任务。

3.养成在不同时段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原因进行总结反思的习惯。

1.感受到总结反思的益处,熟悉老师的要求,能尝试进行日反思、周反思、单元反思等。

2.在各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及时梳理知识点、方法,进行复习和巩固;能自觉完成师长提出的总结反思任务。

3.借助单元检测,能够主动总结自己阶段学习中的得与失,并做认真的分析和记录。

4.建立并使用自己的错题集,并能及时整理。

 

积极表达

1.会回答的问题知道举手发言。

2.发言时能做到站直身体,讲清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1. 能在积极表达时讲清自己的意思,能流利完整地进行表达。

2.在尝试中感受到积极表达的益处,获得成功的喜悦。

1.会回答的问题踊跃举手发言。

2.能够注意发言是的仪态。

3.能清楚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1.感受到积极表达的益处,能在积极表达中获得自信。

2.不但能说清自己的观点,还能表达出自己观点的根据和理由。

3.能通过积极的表达说服同学和老师。

 

主动探究

1.能根据老师要求进行探究。

2.能呈现自己的探究结果。

1.在尝试中感受到探究的益处,获得探究的成就感。

2.能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

1.能根据老师要求进行探究。

2.能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探究结果并能准确讲解探究过程。

1.在尝试中感受到探究的益处,获得探究的成就感。

2.能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

3.能对他人的成果、意见或观点进行质疑,并能说明自己的想法。

 

六、具体实施

(一)校级习惯——口语播报

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和学校政策的引领下,制定了“选—备—讲一评”播报模式,对学生播报的内容、播报形式、播报评价做了统一的标准。每班分为五个组,每天每个组上台播报一次,这样保证每个周每个孩子都能上台播报一次。 

“选”指的是学生自由选择播报内容,内容以多样化、兴趣化、层次化、综合化为主导,开设“播报自选超市”模式,把语、数、英、科、道法五个学科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播报形式采用“说,学,逗,唱”的形式供学生自由选择。

“说”指的是分享小故事、诗歌朗诵等形式播报。“学”指的是学习新闻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学朗诵家的朗诵形式播报。“逗”指的是以相声、小品等形式播报。“唱”指的唱红色歌曲、戏曲等形式播报。

“备”指学生着手准备播报内容,内容和形式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利用前一天晚上在家准备,可以与父母进行亲子互动,也可以模仿练习。

“讲”指的是学生上台进行播报,可以利用课前十分钟进行分享交流,课堂学习中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课后跟同学讲自己的积累。

“评”指的是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同学们各抒己见,针对同学们发言情况、表达内容、表达形式、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鼓励与建议,教师对小组播报情况进行总结指导。

 

(1)明确评价元素

对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进行改革。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一评语言表达,二评课堂交流,三评自我调控,四评实践应用。根据学生的表现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使用激励性、启发性、指导性批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2)适时搭建展评平台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播报习惯,开展播报展评和表彰活动,比如“周播报之星”、“月播报小达人”,“优秀播报小组”从不同层面对播报完成优秀的个人、小组进行评价激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口语表达的整体质量。

教师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外,更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如认真倾听、目光直视、礼貌用语等。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这种交际习惯融入课堂,既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也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训练。进入表达环节时,更应该注重学生表达习惯的养成,如使用普通话,词句表达时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等,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级部习惯

 

新元小学十大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年级

上学期

下学期

一年级

认真倾听

课前准备

二年级

每日阅读

主动预习

三年级

规范读写

认真作业

四年级

主动探究

积极表达

五年级

制定计划

总结反思

 

七、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元小学学习习惯养成活动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教师全员参与,教育内容入脑入心。

2.国旗下讲话召开学生动员会,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认真学习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目标要求。主题班会要有备课,备课要详实。

3.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等营造活动氛围。                 

4.每学期第一个月为“学习习惯养成月”,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二)实施强化阶段

1.所有任课教师制定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工作计划,注意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训练。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以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每节课:上课的任课教师要增强责任心,时时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放在第一位,注意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醒、监督。

2.针对不足,矫正培养。各班对照《学习习惯养成目标要求》,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各班级要坚持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养成。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出新要求,从而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4.各班级加强培养习惯养成优秀学生骨干,自觉执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要求》,对部分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通过“帮带”活动进行强化训练。    

(三)总结评比阶段

学校对各班级本学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情况进行过程管理,领导小组组织专人不定期进行推门抽查。学期末,学校将对学习习惯养成效果显著的班级、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评选“学习习惯先进班级”(每级部1个)及每班10名学生学习习惯标兵,对效果差的班级予以通报批评,评比结果列入班级和教师个人考核。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大培养力度,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氛围,要不断总结反思落实情况,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创出学校特色,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耐心、细心,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因此,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认真落实,将这项工作渗透于各科教学中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帮助学生全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