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的
为落实“和谐。愉悦。高效”的目标思维课堂建构,加强教师教研教改意识,提高教师教研教改能力,并进一步落实学科德育一体化,经学校研究决定,从第三周开始举行实验中学第二届“高品质成功好课堂”教学大比武达标活动。同时为发挥党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市教育工委党建工作部署,决定利用我校本学期的教学大比武活动同时开展校级“党员教师示范课”活动。
二、评审委员会成员
主任委员:徐洪昌 副主任委员:刘艳华
语文组:包艳华 数学组:刘文环 英语组:宫伟
理化生组:沈启伟 政史地组:刘岩 音体美微机组:刘刚
综合实践及其他学校课程:王春平
三、活动流程
1.参加人员:5年内退休的教师自愿参加,其他教师全部参与。
2.讲课内容:自选 课型:讲评课
3.评委:全体听课教师都做评委。
3.评委:全体听课教师都做评委参与打分。
4. 评价程序:围绕听课记录设定打分,不内定推荐名单、不打人情分,必须保证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组内评课打分依据实验中学“成功好课堂”十大好要素的标准要求,充分体现讲评课的授课特点。个人得分按:学科主任、学科大组长和年级备课组长票占50%,其他教师占5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比例,按照本组内参评人员50%的比例划出校级优质课推荐人选(四舍五入法),历史、地理、生物取组内参评比例的40%划定校级优质课推荐人选(四舍五入法)。学科主任统计参讲教师的成绩,填写记录表,本阶段结束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将每位参评教师的成绩(包括评委票)及评课记录表(按教导处统一格式)交由王春平老师统计并存档。
5.活动时间
第三周(9.16--9.22):数学 物理 历史
第四、五周(9.23--9.30):语文 化学 地理
第六周(10.7--10.13):生物 英语 政治
6.入围名额分配表
文科 | 人数 | 理科 | 人数 |
语文 | 6 | 数学 | 7 |
英语 | 7 | 物理 | 5 |
历史 | 2 | 化学 | 4 |
政治 | 4 | 生物 | 2 |
地理 | 2 |
8.考核办法:凡积极参加本次课堂大比武讲课活动的教师,千分考核每人次加2分;未达到要求听课节数的教师,每人次扣2分。
(二)正式参讲
1. 参加人员:初赛入围教师、音体美微综合类课程教师。
2. 讲课内容:自选 课型:新授课
3. 评委:
文科评审组组长:包艳华
评委:学科主任及本学科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理科评审组组长:刘艳华
评委:学科主任及本学科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音体美微综合类课程评审组组长:姜泉
评委:刘刚、张少静、王雁、李志秋、王春平
4.评价程序:初赛入围教师按文理共分2组,依据文科、理科组评委的打分评价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统计参讲教师的成绩及名次,分别按照1:1比例评出校级优质课一、二等奖。音体美微综合类课程按照参评总人数1/3评出校级优质课一、二等奖。比赛结果作为推荐蓬莱区教学大比武的依据。今后其他优质课也依据此次排名推选。
5.活动时间
第八周(10.14-10.20)
6.听课要求:本轮听课,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8节。
7.考核办法:获得校级优质课一等奖,千分考核每人次加4分;获得校级优质课二等奖,千分考核每人次加2分。
8.成果展示(时间待定)
文化课讲课名次排在第一位的各学科教师在全校范围内执讲示范课。
四、活动要求
1.各组每周及时通报进度,各阶段的工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没有特殊原
因未完成指定要求的以弃权处理。
2.组内自评阶段各学科组必须认真组织,全员参加。教导处负责检查。
3.所有学科均采用课堂授课模式,文化课授课课型为讲评课。遵循实验中学成功好课堂“十有”好要素要求。艺体及心理、综合实践等课程要体现出专业特性。
4.所有评分票必须有签名,不能随意更改,如需改动需要说明理由并由改动人
签字。
5.本级部本学科教师必须全程听课,第一轮比赛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化、政治教师听课总节数不得少于8节,其他科教师全程参与听评课。第二轮比赛教师听课节数不得少于7节。
6.每节课讲完后,学科主任牵头直接进行评课。
7.按照学校党总支的要求,教学大比武期间,党员教师要率先垂范,全员参与,
并组织“党员示范课”展示活动。
8.参评教师如果对参评结果有异议,首先向教研组长提出申请,组长再向评
审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评审委员会对评委的打票进行审核,评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把审核结果通报给有异议的老师。
9.每一阶段每一票的分数小数点后必须为一位数。
10.各学科评分标准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必须作为评价标准之一。
11.活动过程中,各备课组长负责存留本备课组的课堂精彩瞬间的照片或影像资料和教师的教案(含导学案),活动结束后学科分管领导负责将本学科的照片及装订后的教案(含导学案)等过程材料交沈启伟老师存档。
12.比武结束后,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各教研组召开本学科教研会,总结教学大比武情况,要求做到有理有据,然后再对其他备课组进行点评。最后由学科分管领导对于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下阶段的工作要求。教研会的发言稿会后发给唐秋梅,出版一期教研快讯。
13.比武结束后,每个学科制定出本学科讲评课的授课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落实。
五、未尽事宜,由评审委员会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