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课必须遵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法规的要求,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学生要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锻炼习惯。
3.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
4.体育课前必须对场地、设施和器材的质量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5.学生应主动向任课教师告知既往病史,以有利于做出合理上课安排,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有既往病史的学生应主动去校医院检查,由校医出具上课建议。
6.课堂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7.学生上体育课时,着装要适宜运动,穿运动服,运动鞋,不佩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如金属徽章、别针、小刀、和其他尖锐、硬质物品等。
8.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服从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干部的安排,禁止在课堂中打闹。
9.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会做好放松活动;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坐下休息,应积极整理、放松;上课前后一小时不饮食,不大量喝水,讲究运动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10.学生受伤后,教师要尽快做简单处理或由校医室进行处理,情况严重者,应及时拨打120电话,到医院进行处理。
11.教学内容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田径:一般运动穿胶鞋,若有必要穿钉鞋,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校跨栏时,不能反方向跨越栏架,栏架高度要适宜。跳高练习时,必须准备好海绵垫子,学生有序进行练习。学习跳远时,必须整理好沙坑,学生有序进行练习。学习投掷时,器材落地区是禁区,禁止学生穿越禁区,学生有序进行投捡练习。避免安排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的练习。
(2)体操:基本体操学习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材设施,如:单、双杠紧固程序,山羊、跳马箱是否牢固等,准备好辅助保护器材等。学生学习动作前必须认真做好各部位的准备活动。学生学习时必须在教师或者学生保护帮助下进行。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帮助,师生牢记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3)球类运动:学习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材,如球架、球网等。开始学习时必须做好各部位准备活动。比赛时,遵守比赛规则,禁止粗野动作。
(4)民族民间体育:武术学习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检查、准备好器材,禁止学生手持器材打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