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朱吴镇第一小学2024-2025学年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本学年,我校将继续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省、市、县三级《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为主线,大力推进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劳动教育建设与实施,加强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育实效,探索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推动我校劳动教育创新发展。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社会公益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合。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践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把握文件精神,开齐开足劳动实践课程。
我校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根据《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海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海教体〔2022〕91号)》《关于建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的意见(海教体〔2021〕65号)》文件精神,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劳动教育实施。
根据文件政策要求,保证足额课时。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安排为每周1课时我校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全面推进“1+3+x”的课时制度,在落实每周1课时必修课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学科融合课程,劳动周课程,劳动文化课程,组织实施特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补充,三年级以上设立劳动日,每月一次;设劳动周,结合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每学年一次。
四、明确课程标准,强化落实劳动实践教育。
我校要结合教育部下发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独特育人价值,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的劳动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育人机制。
1.创建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打造专门的学农实践基地,并以年级、班级进行基地划分,组织学生在种植、管理过程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充分利用学校的绿化带、走廊、操场、教室开设种植角,采用花盆种植、花卉管理等方式组织实施种植教育,逐渐探索形成适合本校的“袖珍菜园”“班级花卉”“盆栽角”等特色劳动实践基地。
2.开发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充分挖掘周边资源,创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3.分年级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
根据烟台市教育局、海阳市教体局《关于建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年级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劳动教育清单既要关注两级文件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又要关注学生年龄特点,教育内容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各个领域中的各个任务群,兼顾长期性劳动与短期劳动的整合。
4.组织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我校与家庭、社区紧密联合,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家务劳动、校园清洁、种植活动、社区劳动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学校统一规划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内容,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至少参与一项生产性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体验劳动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能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树立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
5.多种途径有效开展“劳动周”
设立劳动周(劳动节或国庆节),制定相应的劳动周活动方案,采取“学校与家庭”“校内与校外”“劳育与四育”“上课时间与假期时间”的结合方式,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设置不同的劳动活动内容,每学年一次。
6.组织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也可以与“多彩实践节”相结合,设立劳动教育专项比赛,以比赛促进成果提升。
三、组织研训工程,持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加强教学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骨干教师培训与教学研讨活动,做好劳动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全面提升劳动实践课程的实施水平。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4年9月——2024年10月)
1、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学习,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电子屏、校班会课等途径对全校师生进行劳动教育宣传。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4年11月——2025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注意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力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3、运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
4、加强过程评价指导。劳动教育与少先队争章、学生《成长册》、“美德少年评选”相结合,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5年6月)
学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