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西关小学2024-2025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日期:2024-09-01     

字号:

西关小学秉承学校“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发展态势,用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精彩的成果”落实管理细节,实现学校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新的学年,校努力做好以下三件事情,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内涵的持续发展。

一、统筹兼顾,建学习型班子群体

学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精细化管理意识,将大气、和谐、精细融进日常管理生活中,增强主动性、提升执行力,打造阳光校园。新学期强化两种学习途径:专题学习教育法规:多渠道、分层次深入开展学习各种政策法规活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领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各种学习渠道相互交错,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提高专业引领水平,借助四条举措来保障学习的有效实施:一是培养前瞻眼光、不断探索创新的学习带头人;二是建设为实现共同理想而不懈努力,追求超越自我的教师梯队;三是创设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和研究氛围,四是确立让教师个性得以张扬和以人为本的机制,促使教师能真诚沟通,分享成功,互助合作,不断增强学习力和创造力,以此,建立西关校园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信任的和谐从教氛围,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成长需要,实现学校人文发展的最佳境界。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着眼于”:即“着眼于学习基本理论问题、着眼于解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着眼于解决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着眼于解决老师关心的热点问题”;带头“读、听、看、讲、写”,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个人调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坚持做到“学习要悟,工作要实”,每位成员都要是理念学习的行家里手,教育科研的专家高手。

二、以人为本,筑习惯养成

质量永远是学校发展的驰名商标。质量不是学生知识量的累加,而要着眼于学生的生命发展,既打好“学习的底子”,又要打好“精神的底子”。教会学生做人和学习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点,本学期我们将确立 “负责、健康、活泼、知礼、守矩、感恩”的系列育人目标,实现德育的序列层次。全面落实《烟台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细则》各项要求,强化“德育为先”理念,积极拓展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渠道,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健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加强学科德育的研究,探索学科德育的基本规律,重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执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要求,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探索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形式,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深度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找准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开展德育活动,要求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吸引力强,要求每位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有机地渗透于每一门学科、每一个内容、每一份作业中,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接受到养成健全人格的“营养”,使教学和育人成为互为内容的有效教育途径,德育的课程意识成为教职工的职业生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为了每个孩子的终生幸福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教学行动中,落实好四个重点工程: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的中国字,讲究日常生活细节,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依托少先队建设,积极探索学校德育文化:(1)培养一支有组织有活力的少先队组织,充分发挥少先队干部组织在队的建设及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少先队干部的能动性。(2)利用好板报,橱窗等宣传本土文化,探寻西关名人成长之路,培养学生以学校为荣的集体荣誉感。(3)认真组织“民族精神代代传中国梦”活动。以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主题,以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以少先队中队、小队的组织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逐步树立民族自尊

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梦想做好全面准备。(4)关注好习惯养成,开展“储蓄文明”活动。我校的德育工作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的德育工作思想,开展系列养成教育活动,做到“五结合”:一是把德育与每年的重大节日相结合;二是同各科教学相结合;三是同基地建设相结合;四是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五是同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相结合。通过“好习惯 PK 坏习惯”、“文明礼仪大富翁”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教师的德育实施能力。围绕少先队课题研究,深入开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号召全体学生利用一学年做好三件事:为父母庆祝一次生日;帮父母做一次家务;陪父母做一次游戏活动。

三、深耕细作,夯实教学管理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学期,学校组织教师认真贯彻省、市基础教育课程与全区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烟台市中小学常规管理评估细则》,围绕“抓常规、重实际、保质量、求实效”,抓好课堂教学,聚焦课堂,聚焦质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实在在教学,踏踏实实求发展,提高教学各环节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学校校本研究的重点在建立“合作教研、形成机制;创新模式、和谐共进” 的工作思路,确定“整体参与、协调合作、互动研讨、共享经验”的教研模式,主要通过网络、观课等途径,共享彼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及信息,触动学校和谐互助,和谐发展的新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一线式校本研讨活动,即: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任务在一线落实、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牢固树立“课程是生活、是经验”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让考试成为学生成功的一次体验,是个性发展的一次展示,是潜能开发的一次展现”的新的课程评价观。

“择地而耕,择向而行”。新学期,我们把居高临下的“推门听课”改为心平气和的“敲门观课“,追求一种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的最高境界。

(一)与师相约,敲开家常课之门

奔着课堂中的热门话题开展与师相约、敲门观课活动。青年教师跟进式观课,为其课堂“把脉问诊”,促其尽快成才。中年骨干教师对照式观课,以问题诊断研究课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其教学风格日渐形成。老教师讲座式观课,精心安排老教师梳理教学历程,让其宝贵经验得到传播。三种方式穿插进行,引导教师把思维的视角放在课堂教学,静心研究教学,打造课堂。

(二)敲开他人课堂之门

从今年开始,我们运用四种渠道开展敲门观课活动:一是咀嚼“自助大餐”网络中的课,借助优秀教学网站,进行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让老师不出门领略名家风采。二是品尝本地区内“美味佳肴”优秀教师的课,我们积极投入切合我们教学实际的本地区课堂研讨活动,帮助老师瞬间转化教育理念,改善教学行为。三是欣赏“特色小吃”同学科本校老师的课,年级组的老师们随时随刻走进彼此教室,取长补短,共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及学生管理水平。四是深层解读自己的“家常”课,进行自我剖析,不断改进。四种草根式的学习研究,促进整体水平提升。为此,采取以下有实效性的教学管理改革措施:

1.数量与质量管理并行:变重备课和改作业量的检查为重课堂教学过程的检查和教学质量的抽查,学校中层以上人员进课堂听课,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听课检查指导;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帮扶指导培养一批青年教师。

2.“教”与“学”管理并重:高度重视加强学生“学”的研究,在教学检查时,查“教”更查“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课堂每天都是新的”,在此基础上为全校每位学生配备成长记录袋(今年督导中提出的问题,本学期要加以改进)。

3.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管理:新课程呼唤开放性的管理,呼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借助班级家长群,发挥家长的能动性,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