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办学,基础分析
(一)学校概况
我校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1个,学生370名,教职工92名,在职党员28人。在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我校积极走在课改前列,深化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 2022年8月学校制订了《培育“红烛先锋”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确立办学思想,提出了“传承红烛先锋精神,振兴栖霞教育”的目标。从管理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划和部署,让“红烛先锋精神”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二)发展优势
1.行政管理文化
建立了与“红烛先锋精神”相匹配的学校管理机制,通过亮点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凝聚力建设工程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教师把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教育特色紧密结合起来。领导干部自觉从点滴做起,把教职员工的拥护和领导的信任转化为开展工作的动力,使管理工作主动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2.校园环境文化
校内环境舒适优美。作为一所农村基层学校,校内的绿化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的景色。甬路旁、教学楼周围建成了各种绿化带,人文景观点缀其间,草坪、假山、翰墨亭、紫藤长廊、月季园、腾飞雕塑等景观融为一体,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力求让每幢楼、每一堵墙、每一条路、每一种花草树木都折射出温暖的教育思想,用文化优化环境。
3.师生行为文化
现有教职工92名,平均年龄45.8岁,其中男40人,女52人,35岁以下11人,本科90人,大专2人,是一支经验丰富、稳定成熟的队伍。学校以“习惯早养成,文明伴我行”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学校广播站每天报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亮点与不足,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通过每天一次反馈,每周一个训练重点,每月一次评比,做到细化强化。2021年以来,学校制定完善《唐家泊中学教师工作制度》,组织教师开展“红烛精神大研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加深了广大教师对教育思想内涵的理解,引领教师把红烛精神内化为教育行为。
4.精神文化
通过举办特色展览、专题讲座等途径,大力开展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倡导红烛光亮精神,即:形象之光——质朴无华、乐观向上;智慧之光——锲而不舍、止于至善;理想之光——行善积德、宁静致远;生命之光——自强不息、永不言弃。
5.课程文化建设
坚持“阳光体育”健身活动:师生每天进行一小时锻炼;开展学生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班班有特色。
学校德育工作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各班设置班级“导航”栏目,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捕捉学生思想行为中的亮点与不足,编写教育教学案例,积极开发“传承红烛精神”校本德育课程,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主动参与道德实践,从而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重视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每学期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通过集体辅导、心理咨询、防疫讲座、学科渗透、文体活动等途径,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校长信箱”、“心灵小屋”信箱,服务周到,得到学生家长喜爱和欢迎,取得良好的家校互动效果。
(三)制约因素
1.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学校的师资结构、年龄分布偏老化,创新动力不足,距离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少差距。表现为:高级职称的教师,发展后劲不足,进取心和学习的内驱力不强。青年教师由于参加各项教学业务比赛机会少,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强。教师们的教学方式落后,满足于现有的教学经验,缺少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学科研氛围。
2.生源水平不容乐观。学校地处乡镇农村,本地生源大批地向城区学校择校,导致高质量生源流失。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同时,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对学生成长的重视和关心程度不够,学生行为习惯也存在较大问题。
二、学校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体育局总体工作部署,践行“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宗旨,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拓展学校“红烛精神”的教育内涵,以“构建和谐校园,幸福教师,成就学生”为办学理念,形成和谐求真尚文,团结务实创新的教风,优化师资力量,科学利用教育资源,打造学校特色,力争把学校办成一所规范化农村学校。
(三)办学理念等
1.学校的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幸福教师,成就学生。
2.学校的校训:以人为本,德才兼修。
3.学校的校风:和谐求真尚文,团结务实创新
4.教师的教风:敬业乐群,博学创新
5.学校的学风:尊师乐学,合作探究,守纪向上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教师发展目标:建设一支自尊自信、团结协作、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的教师队伍。
(二)学生成长目标:会学(文化科学知识)、会笑(心理健康)、会玩(身体健康)、会生活、会做人
(三)分年度目标
发展规划立足5年,展望10年。
1.近中期目标:
2023学年:学校文化建设出阶段成果。“高效课堂”、“红烛精神”文化建设形成有效经验,“红烛精神”理念内化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
2024学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精品项目、优生和特色教师不断增加。
2025学年:形成敬业乐群,博学创新的教风,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资源最优化,教学质量最佳化。
2.长期目标(2025-2030年):不断加强现代化管理,建设一支研究性教师队伍,学校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成为办学特色明显,全市一流特色示范乡村学校。
四、分目标、分学年度目标和主要措施及成功标志
1.全面加强学校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精细落实集体备课教研、校长推门听课等制度要求,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加强五项管理,严控作业数量,严禁指令家长代批。加强学生管理,从严教育打架斗殴、考试作弊、携带手机、男女学生非正常交往等违纪学生,促进自我管理。高质量抓好毕业班工作,积极备战中考,力争取得优异成绩。注重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最大限度解决同学科差距大和学生严重偏科的问题,尤其要注重优生培养工作,尤其要注重优生培养工作,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研讨,加强以听课、评课为主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创新评优课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扎实推进德育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科育人”,将德育课程一体化落实到全科备课、上课、教研、评价等各环节。坚持“全员育人”,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学业、家庭状况。坚持“活动育人”,遵循学生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和认知能力,推动德育活动序列化和规范化。坚持“环境育人”,精心打造让学生有归属感的校园文化环境。坚持“管理育人”,加强学校德育常规管理,积极开发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3.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单元式、任务群式、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将教学重点由内容掌握转变为思维训练、素养提升。深化常态课堂建设,根据教情、学情落实教学重点,打造简约、实用、高效课堂教学。持续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提高教育教研活动效率。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4.牢牢守住校园安全底线。依托《栖霞市学校安全工作大纲(试行)》,进一步完善风险清单、全员安全责任清单、问题整改清单,不断推动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扎实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对教室、宿舍、餐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实验室、围墙等重点部位隐患的排查与整改。突出消防、交通、饮食、校舍、集会、研学、溺水等方面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5.坚决把牢疫情防控“红线”。抓好重点人群管控,对外来返栖师生,分类精准做好筛选、报备和检测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减少师生流动,最大限度切断传播途径,全面提升学校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专业化水平。
6.强化后勤保障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完成唐家泊中学塑胶操场、教室灯光改造、洗刷间改造工程,打造标准化营养放心示范食堂,校园绿化达市级绿色校园标准,实现校园建筑的整体和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将进一步激发师生员工主动发展的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校和谐稳步发展,为实现中长期办学目标,为创建品牌学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