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实验小学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市、县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教育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1-5年级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每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劳动实践,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劳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活动形式
劳动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劳动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1.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劳动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劳动实践活动。
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劳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家庭劳动活动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途径和方法
(一)师资建设
学校定期开展劳动教育线上培训,对劳动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劳动课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关注以劳树德、以实现。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二)课程资源
学校要管理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劳动基地教育作用,以更有效地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三)教育管理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的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
(四)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承认、鼓励和鞭策,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具体措施
1.每学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养成教育必须有计划、有总结。
2.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
3.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卫生和校园美化相结合。实行楼道等公共区域各班大包干,明确班级及个人职责。
4.开展家务劳动契约制教育活动;开发校园种植基地“一米田园”。
5.组织职责:年级组负责督促、协助各班按要求开展好劳动教育课,组织好本年级各科教师按要求参加劳动课的组织指导;班主任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
招远市实验小学
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