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种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听起来有些陌生,但了解它对我们保护自身健康非常重要。
近年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水平居高不下,有的病人会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该病严重程度不容小觑,那么什么是发病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呢?人又是怎么感染上这个疾病的呢?如何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呢?下面让我们来一一讲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以下简称“SFTS”)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喜欢“藏”在蜱虫等小生物体内,通过它们叮咬人类来传播。因此,它常发生在山区、丘陵、森林、草丛等蜱虫较多的地方。
这个SFTS是怎么感染的呢?有什么症状呢?怎么治疗? 发热伴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蜱虫叮咬。当我们去野外游玩,或者在山区、丘陵、森林、草丛等地活动时,就有可能被蜱虫叮咬,从而感染病毒。此外,也有少数病例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或分泌物而感染的。 SFTS的潜伏期一般为2-16天,平均约5-12天,也就是两周左右。患者一般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严重者会持续高热,达40℃以上,同时伴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有的病例还会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还有些人还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等血液系统异常。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天到数周不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目前对SFTS尚无特效药,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若规范及时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治愈。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约10%左右。
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NO1 . 做好防护 尽量避免去蜱虫较多的地方,如山区、丘陵、森林、草丛等。如果必须去,要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NO2 . 蜱暴露后的处理 使用含有避蚊胺的趋避剂,可以有效防止蜱虫叮咬。 回家后,要及时检查身体,特别是头皮、腰部、腋窝等容易被蜱虫叮咬的部位。如果发现有蜱虫叮咬,不要用手直接拔,应该用酒精或碘酒涂抹在蜱虫身上,然后用镊子轻轻拔出。 NO3 . 保持卫生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 NO4 . 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自己可能接触过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