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通过精心培养和阶段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受益终生。
2.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培养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本方案立足于分段强化、系统培养的原则,九月份在前几个学期培养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低年级的课前准备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一年级)、规范书写、认真听讲、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高年级反思整理等习惯培养,其他习惯将在巩固五个计划的同时逐步推进。
二、训练标准
1、课前三习惯:精神准备——教师要组织教学,看全体学生是否精神饱满地迎接新课;物品准备——是否把当堂课需要的物品准备齐全摆放整齐;其他准备——低年级训练坐姿,中高年级语文老师调研小结阅读情况,其他学科教师调研小结作业完成等情况,以表扬为主,调动积极性。
2、课中三习惯:表达习惯——首先要做到积极主动表达,无论对错学生敢于说话。表达时低年级要求学生做到发言声音响亮,用普通话,表达完整;中高年级要求表达有条理,能做到有理有据。总结习惯——课后3分钟用作学生梳理总结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其他习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情况和学生真实状况自行确定一个,要求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训练措施。教师能根据自己拟定的习惯训练设计课堂习惯评价表。
3、课后三习惯:整理物品——快速整理自己桌上物品收到桌洞,把下节课需要的物品(训练标准快静齐);整理桌凳——凳子轻拿轻放在桌子底下,前后左右对整齐;卫生扫视——检查自己前后左右有无垃圾,收拾干净(一分钟左右)
三、训练要求
1、教师根据训练标准自行确定训练的方式,口号式、诗歌式、手势式都可以,学生必须能根据指令快速反应。
2、训练习惯以以上为重点训练项目,不是说其他习惯就不再兼顾,特别是课堂上的其他学习习惯,要兼顾且坚持做,根据需要也可做调整。
附.训练具体内容与目标要求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习惯养成要求:
1.一二年级学生在老师提示下,课前将上课时用的教科书、练习本和其他学习用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课桌上并检查用笔情况,做好上课准备。(文具盒放在自己一侧的右上方,课本、练习本放在课桌靠近自己胸口的地方,学具放在自己取用方便的位置)
2.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在达到一、二年级学生要求的基础上,养成勤看课程表的习惯,下课后及时查看课程表,根据课程表安排准备好下堂课的学习用品。
3.所有学生均要在上课铃声响起时进入教室,铃声停止,即应坐在位上,进入学习状态。
习惯训练要求:
1.任课教师(含晨读、午练指导的老师)应在下课前向学生提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醒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
2.教师应按时下课,不要拖堂,下一节课的老师应在上课前2分钟到达教室门口,提醒学生按时进教室上课。
3.班主任要指导、督促学生经常整理桌洞,使学生逐渐养成每天针对课程表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二)规范书写的习惯
习惯养成要求:
1.低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执笔、书写姿势,做到“四个一”:即胸口距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指尖离笔尖一寸,两肩成一条线。在田字格认真书写文字(含一年级数码),笔画到位,纸面整洁、簿本整齐。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用合适的铅笔,并注意适时削刻。
2.三年级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能使用钢笔工整认真书写,逐步做到笔画到位,纸面整洁,书写姿势正确。
3.四五年级在三年级的基础上,能使用钢笔工整熟练地书写,同时做到字迹清楚、匀称、布局合理,有一定美感,书写姿势正确。
习惯训练要求:
1.教师应耐心教给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每节课都要注意观察、提示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必要时应进行示范;每节课都要适时对学生的写字姿势、书写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以表扬为主。
2.教师应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必要的写字基础知识、技巧指导、布局(布白)指导。
3.教师应在规范书写方面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具体要求是:(1)板书工整、条理;(2)批改作业时书写的文字、数字、批改符号均应书写工整、格式正确、清楚。
(三) 认真听讲的习惯
习惯养成要求:
1.一二年级学生能做到上课时坐姿端正,两手自然地放在桌面上,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分心,不走神,用心理解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发言、答问先举手,不随意插话,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2.三、四、五年级学生在达到一二年级要求的基础上,听课时两眼注视教师,随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动,边听边思考,能倾听同学发言,并能做出恰当评价。
习惯训练要求:
1.教师要精心备课,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2.教师在授课开始时,要利用师生互致问候的时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授课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组织教学,要注意用恰当的方式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3.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讲授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时要运用多种方式提醒学生注意;板书要工整规范,清晰展现本节教学内容的脉络,突出重点难点。
(四)阅读习惯培养要求
1、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阅读三到位”的习惯。对于这一方面的阅读习惯培养,我们必须在中低段的阅读教学中予以落实。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学习 普通话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所谓“眼到”,就是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在正确的读书姿势基础上,眼睛看清自己所读的内容(看清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话),从而培养学生专注的读书习惯;所谓“口到”,就引导学生用心读书,用心去理解语言的意思。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读 望天书”,“读无所获”,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读书的效率
2、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着教学阶段的升高,学生的认识和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从阅读的方式来看,低段以朗读训练为主,中段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高段则以培养学生浏览性阅读和抓关键词浏览阅读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训练有步骤,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默读训练。要结合课外的预习及课内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点、画、圈、勾、注”等方面的阅读训练。学生通过“点、画、圈、勾注”标出疑难,勾画出重点词句、语段,奠定基础,以便做到交流时有话可说。
3、要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我们绝不可忽视了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有利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益提高学生运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能力,有利益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和战胜困难的意志。
4、培养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习惯。 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结合默读训练,培养学生带着问 题,带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目的去阅读。这样就有利益使学生“读有所思”,从而达到“读有所获”的目的。
5、要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方法的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解读《课标》和教材。在解读过程中确定 如何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从而循序渐进地传授阅读的方法, 结合主题课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达到“授人之渔,食鱼无穷”的真正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必须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阅读方法,逐步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6、我们还要重视培养学生预习和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水到渠成。需要我们传授方法,提出明确要求,进行耐心辅导。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学科领导、教研组长、班主任、任科教师应当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成效。
(五)制定计划培养要求
1、中高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内容包括阅读计划、预习计划、复习计划等等,可以以时间表的形式记录。计划种类包括近阶段学习计划、周末活动计划和假期活动计划。
2、学生能按照计划有准备地进行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各科教师以抽查的形式进行督促。
【训练要求】:
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制定计划。一份好的学习计划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进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应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记得比较牢;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在图形变换中找出规律。所以几何学习比较好……要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
(2)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看自己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还常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过去的成绩比较,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2、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1)适当,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2)明确:学习目标要便于对照和检查,方法措施要具体明确。(3)具体:目标要便于实现,如怎样才能达到“数学中上水平”这一目标呢?可以具体化为:每天做10道计算题,5道应用题,每个数学公式都要准确无疑地背出来,等等。
3、科学安排时间,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全面:是在安排时间时,一天中供自己安排的时间基本上分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学,上午放学到下午放学,下午放学到吃晚饭前,吃晚饭后到睡觉。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
合理:是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语文,就做几道算术题,然后再复习自然常识外语等。
高效:是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把比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
【培养要点】
1、分析:教师认真分析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列出学生亟待需要解决的几种不良习惯,然后将总的习惯要求分解到月份,每个月坚持培养训练学生一种习惯,然后将月计划分解到每个周,列出具体的培养计划,包括存在问题或者现状分析,培养措施。坚持做到从细节入手,将任务细化。
2、制定: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情况,定出自己的人生目标,将大的目标分解到每个月的小目标,然后再分解到每个周的微目标,让每个学生能每个周努力一点,前进一点,每个周都看到自己的进步。
3、督查:计划落实过程中,教师、家长要不断地进行指导与督促,让学生学会坚持。指导的次数由每天过问一次逐渐过渡到每周一次。
4、评比:班主任可适时组织落实计划成果的检查评比,优秀者给予习惯养成奖分激励,督促后进。
5.反思:计划结束后,组织全班同学对自己的计划以及落实计划的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
6.评价:教师学期末根据学生制定各种计划的完成情况并征求家长意见,对学生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出优秀,并且作为评选其他优秀学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考核要求】
1、教师填写学生习惯培养策略纪实(表格)
2、学生制作(表格)
3、组织教师计划表格展示,对问题给予指导,修改完善。然后班级组织学生进行展示点评,修改完善
4、学期末根据学生制定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总结,列入优秀教师评选考核。
(六)总结反思习惯培养要求
【培养要点】
1.强化学生总结反思的意识。教师除了让学生明白总结反思的重要意义,更应适时强化学生进行总结反思的意识。比如,每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设计一个反思感悟的环节,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己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有什么遗憾……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梳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作出主动、客观、有意义的评价。
2.教给学生总结反思的方法。总结反思的方法主要有自我提问式、经验总结式、小组汇报式等。刚开始,要让学生经常自我提问:今天我的学习准备做好了吗?课堂上我用心倾听、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吗?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生通过自我提问,无意中便将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进行了梳理;然后,可以一个周或一个月为周期将自己的精彩表现、学习效果、存在问题做好记录;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和班级内进行交流,大家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
3.引导学生抓住总结反思的时机。一天中最佳的反思时间是在晚上,更确切地说是在临睡前的一段时间。教给学生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一天所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重新快速地放一遍,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头脑中简单地回顾梳理一遍;然后,做好章节和单元学习的总结反思。每个单元的达标测试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成绩和老师的讲解,总结自己的得失并做好记录;最后,有能力的同学能在学期末,对自己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考核要求】
1.每节课最后几分钟进行“反思感悟环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包括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2.每单元进行一次整理:每个单元的达标测试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成绩和老师的讲解,总结自己的得失并做好记录,会利用知识树或表格的形式梳理知识体系。
3.建立错题集:一天或是一段时间里,将自己在学习比较弱势的学科里出现的错误进行记录:第一步,先找出错因;第二步,书写正确的答案;第三步,找类似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同时检验是否还出错。
(七)积极表达、主动探究习惯培养要求(见重点习惯培养计划)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训练取得实效
1.每一项习惯训练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任课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集中时间抓一项习惯的养成。
3.级部领导要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训练统筹安排,定期检查督促。
4、加强激励评价:为激励学生、班级学习习惯的养成,各班级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要把学习习惯培养当作一项重要内容,随时提出要求和建议。
5.学校每周对每班学生学习习惯训练养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对达不到要求的班级、教师要求加强学习并限期达标。检查方式包括:
a) 通过察看、座谈等了解学生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情况
b) 现场随机抽查学生的书写情况。
c) 其他合适的方式。
领导小组:
组长:王建波
副组长:王爱卿
组员: 李飞 周成立 祁忠芹 于凤娟 张代波 孙连德 孙庆晓
海阳市小纪镇第一小学
2023.9
九月份活动配当
9.1-9.8 宣传发动,学习相关的学习培训材料,做好批注。学习培养方案,熟知培养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9.11-9.15 分年级段集中训练,9.13下午四五年级班主任进行示范观摩,全体教师参加。9.15下午一二三班主任训练集中观摩。(预备铃后,全体任课教师准时参与)
9.18―9.22 全体任课教师根据班级训练模式进行综合训练,9.19下午进行汇报展示,并上交课堂学习习惯评分表(预备铃后,全体任课教师准时参与 )
9.25―9.29 组织全校性习惯训练抽查活动。
9.30—9.31 组织各班进行各项习惯培养回头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个层面分别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