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御龙山学校
2024—2025学年度工作计划
为深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经校党委研究,现制定2024-2025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教研室德育及教学工作要点为指导,聚焦“核心素养”,深化教育改革、潜心育人,全面深化御龙山特色教育,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党建领航,薪火相传。依托“党建领航 薪火相传”学校党建品牌实施,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育人优势,坚持“党建带团建、促队建”的一体化工作思路,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提升阶梯式育人成效,以良好的政治生态推进学校各项工作长远发展。
2.师德为先,守正循道。以“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核心,继续抓牢“强引领、抓思想、树先进、严惩戒、重考核”五个着力点,细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造就一支“敬业爱生、拼搏奉献、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
3.五位一体,铸魂育人。坚持“德育内容序列化、德育课程融合化、德育活动常态化、阶梯评价体系化”原则,以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引领,以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网络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格局为支撑,继续完善我校“崇德向上 致知力行”德育品牌体系,积累德育成果,提升品牌高度与影响力,培养出更多强信念,感党恩的先锋少年。
4.规范办学,强基增质。加强教育科研力度,全面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坚持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手段,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开创课程改革新局面,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有效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三、主要工作及要求
(一)坚持党建领航,凝心铸魂强根基
1.组织生活更规范。坚持做好“三会一课”、星级评定、党员年报等“专业事”,确保党建“基础工作”标准化、长效化。持续推进“书记讲堂”项目,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管好守住党宣阵地,制定学期宣传计划,严格稿件审批流程,持续讲好“御龙”故事。
2.学思践悟强党性。继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采取理论学习及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好党史国情等常态化学习。结合“庆祝建国七十五周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契机,精心策划开展“深学全会精神,争当改革先锋”主题党日活动以及“我和祖国在一起”主题党日系列活动,通过“献良策 当先锋”、“红色记忆——党史故事我宣讲”、“打卡胶东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引领党团队员接受红色革命洗礼,培根铸魂,提高政治站位。
3.先锋模范勇担当。领航先锋党员成为思想上的“排头兵”,业务上的“领头羊”,行动上的“先行者”。依托“党员示范岗”提高党员教师“躬身力行”的服务意识,营造“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党建文化深厚氛围。继续开展党员教师“双向培养”结对活动,把更多教学骨干培养成优秀党员,把更多普通党员培养成教学骨干。
4.政治启蒙传薪火。重视“党建带团建促队建”的组织血脉传承。加强在青年团员中发展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并严格规范相关流程。加强团委、少先队组织管理,做好初一建队及推优入团、一年级队前教育和二年级入队工作;完善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及考核推优制度,做好鼓号队新老队员衔接训练及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委员和值勤生、礼仪队员等的选拔培训工作。完善我校红领巾奖章细则,做好年底区少年之星推选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师兴源正初心
5.师德为本强师能。努力壮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继续开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师德师风专题学习,签订师德承诺书,强化法治和规范意识,畅通师德热线、校长信箱等反映问题渠道,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依托“最美教师”典型事迹的挖掘及宣传学习,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充分发挥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市学科带头人作用,持续开展青蓝工程,抓好新教师培训工作,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新调入教师要制定好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6.干部队伍亮“身份”。领导班子要严于律己,积极做好全体教职员工的典范,做好“五个带头”,即带头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带头参加反腐倡廉教育;带头抓好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带头落实各项学习并接受监督;带头提高履职水平和创新能力。继续实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分级包组制度,参加并指导分包年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促进年级管理。
7.班主任能力巧提升。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做好新班主任岗前培训、新旧班级交接工作;卡实班主任“班级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定班主任一日工作流程。坚持间周一次的班主任沙龙,以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抓手,加强班主任五项能力(带班育人、个体辅导、家校沟通、主题班会、基本理论)的培养,锻造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名班主任”。
(三)创新特色活动,立德树人育英才
8.全员育人需落实。根据《芝罘区全面推进中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工作方案》要求,以及《烟台御龙山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借鉴初中部已有经验,全面落实全体教师“一岗双责”制度,将“传道”与“授业解惑”统一起来,畅通家校联系,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等,指导低年级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9.习惯养成塑新风。依托文明城市创建,统筹建设文明校园。利用红领巾广播、宣传栏及班晨会、学校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宣传教育。本学期将就各班升旗仪式及红领巾广播的组织效果进行评比,结果纳入期末班级考核,以促进仪式教育的质量提升。依托“文明礼仪点赞卡”及间周“文明礼仪小卫士”表彰,引领全体学生从“纪律、卫生、礼仪规范、课堂常规”四方面,养成良好文明习惯。
10.关爱生命防欺凌。开展珍爱生命教育,加强学生日常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和防欺凌教育。首先,通过健全“预防、预警、干预、跟踪”的“三预一跟”机制,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完成一年级和初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建档及班级心理健康观察员选拔和相关培训工作,完成学生特异体质摸排。关注班级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学困生和特殊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动态,做好相关辅导和记录,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其次,通过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手抄报比赛、签订防欺凌承诺书、开展学生防欺凌及心理健康摸排等手段积极开展少先队“070勇敢者行动”。依托国家相关法规制定《校园防欺凌惩戒条例》,以约束不良行为。
11.多彩活动修品行。结合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塑造学生良好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博物馆、史志馆等育人作用,统筹组织节日纪念、研学旅行等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月、中国年实践活动;国庆节开展“庆祝建国七十五周年”少先队歌舞快闪活动;建队节前后举行我校第二届少代会;开展经典诵读、民俗体验、创客竞赛和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12.劳动教育练本领。构建“新劳动教育”模式,完善我校“力行·美劳”劳动三制体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一是依托家庭,开发“力行——家务劳动清单”课程,实施家务劳动契约制。二是依托学校,开发“美劳——校园劳动”课程,依托“半亩园”“红领巾监督岗”等校内劳动岗位,实施校园劳动申领制;贯彻落实劳动课程每周一课时。三是依托社区,开发“致远——校外劳动研学”课程,实施校外劳动打卡制。构建劳动评价体系,评选“劳动小达人”做好劳动教育成果宣传,积极投稿烟台市综合实践微信公众号。
13.家校协同促成长。发挥好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区家庭教育教研及读书沙龙活动,推进家庭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拟开展小学部“一封家书”家庭漂流日志、家长开放日、全员家访、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大力推广“11158”家庭教育模式(等一分钟,抱一分钟,一个亮点,聊五分钟,学八分钟)。进行书香家庭、和美家庭评选,推荐优秀家庭参加上级“智慧家长”评选活动。构建“三级家长委员会”,打造家长服务志愿团队,有效发挥家长委员会功能,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四)规范教学管理,多效并举提质量
14.细化管理抓常规。修改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练习、辅导“五环节”监管,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开齐、上足各类学科课程,严格执行调代课管理条例及候课制度。严格执行“双减”政策,做好五项管理,坚持考试管理,加强教学APP管理。采取集中与分散抽查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抽查相补充、深入班级听课指导和走廊巡视相交融的办法对常规教学情况进行督导、总结,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评。继续完善教学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积极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及恶略天气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做好相关教育教学工作部署。
15.夯实课堂要质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打造“活力新课堂”。组织教师优化备课环节,特别是加大一年级教师对新教材的解读力度,引导老师们钻研新课标、把握新方向、应对新变化,认真处理好“学、教、练”三者的关系,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积极推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自主展示——点拔梳理——当堂训练——反馈矫正——迁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差异辅导”,锤炼点悟,师生有效互动,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加强学科训练,做好阶段检测及质量分析。提高“讲评课”效率,及时弥补教学上的遗漏。继续加强毕业班的教育管理,班主任与任课老师要打好组合拳,针对班级学生特点,提前列目标,定计划,为学年末质量调研赋能蓄力。
16.思政一体抓课程。重视思政教育校本教研,整合课程目标,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加强德育与少先队教育融合研究,通过研读《道德与法治》课教材、教参以及《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梳理二者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形成知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作为德育品牌实践的有力补充。大力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思政教学常规要求,将思政课教学的日常管理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
17.教育科研提素养。加强教育科研引领,聚焦“学习任务群”以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持续开展品牌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研讨观评、观点分享”五大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认真开展好在研的省、市、区各项课题的结题工作。鼓励各位教师聚焦“项目化学习”及“跨学科融合”等课改方向标,找准“小切口”开展“深研究”,以提升自身素质、助力学校发展。
18.体艺卫生重落实。一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视室外课组织规范,优化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做好体育训练梯队建设,积极备战区跳绳、踢毽比赛。举行秋季学生运动会和体质达标运动会及其他体育单项竞赛活动,积极排练区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节目。二是加强艺术课程建设,坚持做好艺术测评工作,组织艺术教师积极开展相关教研和教学比赛,组建美术工作坊。三是开好卫生健康教育课,抓好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开展急救知识师生培训活动,坚持做好每日晨午检及上报工作。做好学生常规体检及视力普查工作,坚持定期轮换座位,推广“护眼晶体操”并举行校级比赛,加强眼健康科普馆宣传力度,全面普及爱眼知识。
19.课后服务促“双减”。在“双减”政策下,继续开展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从学生发展出发精心设置课程超市,扩展服务项目。在原有“1+X多彩社团”课程基础上,继续整合资源,增开“民族器乐”“艺术魔方”等新课程。加强“山韵”舞蹈社团、“山音”管乐社团等高水平艺术团的建设,力求社团种类多样化,形式丰富化,参与全面化。做好省社团课题的成果汇编及结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