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烟台四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日期:2024-08-27     

字号:

烟台四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工作总结

一、党旗飘扬,引领发展新航向

 3月7日,我校党委顺利完成换届工作,确立“先锋齐炼 红烛领航”党建品牌,成功获评烟台市特色党建品牌,让党建真正成为现代化教育提质增效的“红色动力源”。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教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以仁爱之心躬耕教坛,以父母之心丈量工作,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他人”。

(一)以学修身,为自身素养“补钙”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实施方案1套、学习配档表1份,本学期,学校党委组织党员《条例》专题培训1次,线上学习4期,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2期,学习交流研讨1次;各党支部共组织党员集中学习72次。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题,开展学习7次。有效增强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党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加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做到知行合一。

(二)以干促进,为改革创新“助力”

我校积极响应号召,扎实有效开展“双报到”活动,为福源路社区居民进行血压检测,并根据测量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这一举措深受社区居民的好评与赞誉。书记、校长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学生群体于文斌书记亲切地与高三年级学生交谈,倾听学生心声,替学生着想,令高三学生动容。李泽明校长每天早上巡查年级,与年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需求,第一时间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李大敏校长关心资助困难学生,自费为学生添置生活用品,深深温暖着学生心田;隋晓杰校长自费购买水果、牛奶,多次到中考考生家中,为招生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学期,共开展100余次谈心谈话活动,资助困难学生15名,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全方位的帮助以实际行动传递了学校的关爱与温暖。

(三)以廉生威,为干部群众“立标”

扎实开展集中整治相关工作。制定《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汇总、整理台账12,每半月上报一次群众身边“急愁难盼”问题,共梳理问题4项,已全部解决;每周上报学校集中整治工作统计表,即使暑假期间,此项工作也有序推进。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专题学习4期,组织全体教师签订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1次,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党风廉政、廉洁从教落到实处,切实将廉政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牢牢维护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舆情稳定。完善修订信访工作相关制度17个,上报意识形态类台账11个,妥善处理舆情60条。

二、智慧课堂,赋能教学新内涵

(一)坚持在常规教学中做到严谨细致

本学期,三个年级在教学常规管理上下足功夫,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抓严抓实教学规范,以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着重强化了集体备课制度与教案检查,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以优质课的标准打磨常态课,力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精准、方法科学。2022级率先创建的《学科周刊》,将高考真题、学科理论、错题回顾、知识拓展融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高品质的午晚休课程资源,深受学生喜爱2023级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狠抓学生课堂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本学期学生课堂表现及文明礼仪有了很大改观;同时,实施课堂观察与反馈机制,书记、校长、中层干部深入课堂,侧重毕业年级,人均听课节数超过30节,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细致评估,及时反馈教学亮点与改进建议;此外,三个年级还加强了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规范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则通过精细批改,精准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新高三年级抓住教案和作业检查的契机,及时分享《2022级教案、作业检查情况分析报告》,充分发挥了优秀教案和作业批改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二)坚持在多维教学中做到综合提升

上学期,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开设汇报课,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高三年级更是全员覆盖,每人开设一节公开课。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各学科组提供了相互观摩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董娉娉、张雅靓、张德刚、石婉琦、高彦、张春昊、付俊花、谢彩会等青年教师热情洋溢,精神饱满,借助AI等新兴科技手段助力教学,深入浅出讲解学科知识,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挖掘传统文化,注重德育渗透;骨干教师示范课精彩纷呈,知识的传授融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之中,同时为学科课堂改革提供了思路和方法的引领;毕业年级教师公开课干货满满,既有知识的讲解,又有技巧的传授,还有心理的疏导,真正做到了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此外,本学期还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室探究、学科活动、学科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王玉婷、高严、马海强、刘颜娜、马伯姝、陶艳丽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校学子在烟台市高中生创新实验比赛和科学实验比赛中均斩获佳绩。

(三)坚持在精准教学中做到把握个性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上学期我校深入实施精准教学策略。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推广个性化辅导制度,建立全员导师制,由学科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直击痛点、难点、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培优补弱人次超过6800人次。新高三坚持提前谋划、超前布局,自寒假开始制定边际生辅导系列方案,系统分析学生学科发展情况,盯住边际生的薄弱学科,全体教师齐心协力、精准补弱,效果显著。柳芳惠老师的周末边际生辅导深受学生欢迎,录播教室门庭若市;孙传美、陈玮老师在边际生辅导中突出,边际生成绩达标率高达100%,李艳娇、吴清娇、刘会会、孙丽君、马海强、牟海燕、刘艳明老师成绩达标率达80%以上此外,还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暑期全员家访,李颖昕、高彦老师冒着酷暑驱车25公里到困难学生家里了解学习情况并给与帮助;刘艳明老师带着自己的孩子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师生情谊温暖动人;付元萍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挑选地点与其谈心,鼓励孩子敞开心扉、谈出问题、找准办法……家校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形成教育合力,确保教学能够精准对接学生个性化需求,助力每位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三、五育并举,涵养师生样貌

(一)德育为先,奠定高尚品德之基

本学期围绕德育工作中心,细致谋划工作要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德育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体系化。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成立德育常规工作小组,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构建集落实、检查、反馈、考核、总结、提升于一体的闭环考核管理体系,召开班主任会7次,制定相关评选方案及管理制度文件20余个。二是优化活动形式。本学期德育处与团委共同组织15次升旗仪式,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雷锋精神、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15大主题进行常规德育,全校师生人人倾听,人人参与,使德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注重榜样引领。在各个层面与维度树立典型,评选优秀班主任14名、优秀班集体14个、新时代好少年2名、各领域校园之星576个,表彰最美宿舍60个,最美教室18个班次、纪律、卫生流动红旗各54个班次。逐步形成崇尚优秀、争当先进的风气,营造正能量校园氛围。

(二)智育创新,探索知识拓展之路

上学期,校党委多次研讨商议,对早自习与午休时间安排做出调整,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各个部门、各个学科集思广益,各显神通,创设具备四中特色的新质课程体系,打造学校独特品牌。如分享引领成长的主题教研活动课程,网格化管理的安全教育课程,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健康课程,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的午晚休课程,调动学生积极感知社会勇于展示自我所长的周末课程,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常识课程,开阔学生视野的拓展课程,践行五育并举的通识课程,让“两会”在课堂聚焦的大思政“议学互动”课程......2023级九大备课组本学期共计开展学科活动70次,通过用心观察、动手操作等学科实践活动锻炼了思维能力、扩展了学习视野,每名学生的独特性都能够被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闪光点都能拥有被展示的机会,学生群体中“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习惯蔚然成风。

(三)体育强健,扬起健康人生之帆

教育部将2024年定为“身心健康促进年”,着力破解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等突出问题。全国各省市也纷纷以真招实招推动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我校坚决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本学期成功举办了“体艺赋能,德智筑梦”春季运动会,坚持每日课间操规范化,制定“20+15+5”体育课堂模式,制定详细的体育项目训练方案,设计具有四中特色的暑期专项体育作业,持续推动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申报工作。王涛、郭永涵、李明老师带领校女子足球队,男子、女子排球队,不畏极端恶劣天气刻苦训练,在烟台市各大体育赛事中均斩获冠军,赢得广泛赞誉。同时,学校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摸排特异体质、心理问题、特殊家庭等情况,针对性给予温暖与呵护,在学生出现情绪波动时及时纾解,予以帮助。

(四)美育熏陶,浸润心灵艺术之花

学校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美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办艺术社团,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的创造与表达。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美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邹蕴婧、张一老师接连加班,密集排练,带领我校合唱社团、舞蹈社团在烟台市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佳绩,为学校赢得荣誉。不仅让学生拥有了更多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机会,更让学生学会了用美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美的心灵感受生活,培养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五)劳动实践,培养勤劳实干之心

本学期我校深入贯彻劳动教育精神,结合“学雷锋活动月”“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精心策划五次劳动实践课程,积极组织并实施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意义深远的劳动实践活动,参与人数累计高达1600人次覆盖了全校各个年级的学生旨在通过实践与体验,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其劳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德育处还特别组织学生收看《看见平凡,致敬不凡》劳动教育课程。通过展示校园劳动者平凡岗位上的不凡贡献,深刻诠释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也促使他们的劳动观念产生积极的变化。学生开始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劳动中去,体验劳动的乐趣,感悟劳动的伟大。

四、专业成长,激发教育新动能

(一)精研细磨,深挖高考重难点

三个年级精研、精练、精讲高考真题,在第二届全市普通高中教师高考真题解题析题能力测评活动中,我校共有54名教师参加测验,化学组范琳老师、历史组史景娴老师、生物组姚春霞老师、英语组原健老师、李志芬老师、政治组潘振华老师、数学组曹文老师、李佳潞老师、孟凡玲老师、柳敏老师、鞠晔老师成绩进入前10%,其中范琳老师个人成绩位列全市前三名。29人成绩进入全市前40%。我校在全市43所参加测评的学校中排名12,属于全市领先学校。我校数学组以82.6的平均分位列全市第一名。自身硬才能打好铁,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法指导,学生才能稳扎稳打,赢在高考。

(二)凝心聚力,把好教研主阵地

各个学科组定期教研,集思广益,精心磨课,不断提升,共同探索最高效的课堂呈现方式,高频次举行组内听评课活动,以评课为契机,针对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教研,拓宽思路,提升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物理教研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2024年烟台市电化教学技能优质课中,我校作为市直学校可参加的类别共5类,上学期已进行4类。徐安庆老师的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课和融合创新应用课、石磊主任的网络安全课,苏效顺副主任的电化教学技能优质课、董娉娉老师的青年教师创新应用课,均获得烟台市一等奖,张家鑫老师获烟台市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徐安庆老师与张家鑫老师均被推荐至至山东省参加评比。在备赛、备课的过程中,这些老师不仅在教学质量上实现了显著提升,更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各学科教研组树立了榜样,激发了全体教师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热情。

(三)汲取养分,开拓教学新视野

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足迹遍布历城二中、泰兴一高、如皋中学、青岛三十九中、雅礼中学、通州高级中学、金陵中学、海门一中等教育名校学习人次超过50。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入交流,我校领导干部、教师都能深刻感受到名校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先进教学理念,汲取养分,滋养自身。这些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更促进了教学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为提升我校教学质量与教育管理水平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五、科学管理,构建校园新生态

(一)一颗“公心”,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科学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本学期,我校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教师绩效考核,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明确奖惩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透明化、民主化,有效遏制不正之风。同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科学管理的实施,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一颗“细心”,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我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上学期各部门完善制度方案206个,纸质台账日检查、月检查、部门自查,归类建档。安全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拟定校级安全类通知、方案合计11个。同时,注重日常巡查和隐患整改,校园天眼与省平台对接,完美实现了人防、技防、物防的无缝衔接。安保人员24小时校园巡查,每日把握特殊时段、重要节点巡查校内外12次,确保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师生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二)一颗“诚心”,引领干事创业风尚

本学期,我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众多令人钦佩的敬业典范。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将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未来置于心间最重要的位置。王怀兴、王竹玉、李丽、赵欣、刘家新、于秀兰、曲永辉、陈玮、陶永清、谭苏春、刘洪玲、蔡红柳等老教师以身作则,一丝不苟;鞠晔、高妍、徐安庆、潘振华、王娟、付俊花、谢彩会、张迎芬、宫斐、李安凤、谭秀丽等骨干教师,全力支持学校安排,不遗余力;韩盈、柳芳惠、陶艳丽、石婉琦、张洪敏、姜妍杰、纪雪燕等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锐意进取,更有三个年级37位班主任,早来晚走,倾心奉献……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与日常管理,这些老师不辞辛劳,加班加点,无私奉献,用汗水和智慧为学生点亮知识的灯塔。他们的敬业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引领了我校干事创业的崇高风尚。

(四)一颗“良心”,优化餐厅服务水准

餐厅服务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饮食体验。本学期,餐厅面临改制,自7月18日以来,餐饮服务中心参加了3次培训会,2次调度会,组织召开了5次工作调度会,与法律顾问约谈2次,与中天远大公司协商5次,实地考察供货商20余家。今后我校将严格把控食材来源,确保食品新鲜、安全、营养。同时,注重菜品创新和口味调整,定期进行问卷调查,积极听取膳食委员会及广大师生的反馈意见校级领导将定期进行餐厅联合大检查,提升餐厅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努力打造让师生更加满意的餐厅。

(五)一颗“热心”,提升校园生活体验

校园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幸福感学期,我校积极改善公寓设施,提供舒适、温馨的住宿环境;优化多样的公寓文化设计,打造良好的宿舍整体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七月,总务处高效利用暑期这一黄金施工季,完成六大校园施工项目,从楼体防水、路面修缮、太阳能铺设到楼内暖气片、风扇、直饮水、书架换新,切实满足师生需求,为师生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修俐、于明芬、吕广杰等总务后勤人员能够积极监督、发现、解决、反馈校园中的各类问题,为校园的不断美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学期里,我们全体师生携手并进,以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共同书写了学校发展的精彩一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