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日期:2024-08-26     

字号:

在 2023 - 2024 学年,南山双语学校紧密围绕既定的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全校上下提高了课改意识,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向课改实施示范校迈进。

重点进行教学研究,现有科研课题和教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扎实开展,已结题实验成果得到有效推广。同时,校本教研蓬勃发展,构建了学习型教师组织。

以大量读写、校本课程建设、深度・激情课堂建设为突破口,常规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教师落实课程改革力度加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校本培训工作有序进行,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信息技术使用与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有机结合,培训工作制度化、内容化、科学化。

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成效显著,通过学习、实践、研讨等形式,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他们的名师意识逐渐树立。

强化质量意识,阶段性检测和教学质量分析工作规范进行,学生作业和教师批改等常规性工作逐步完善,新课改下的评价改革积极探索。

各科教学中环保教育有效渗透,以课堂为主,综合实践活动为辅,学生环保意识得到培养。

艺体卫工作扎实开展,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具体工作落实情况

1.教师层面

(1)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良好校风得以构筑,正能量得到弘扬。学校给予教师充分信任,为教师发展营造空间、搭建平台。     

(2)教师善于学习提高,确立了 “双减” 背景下的先进教育理念,落实新课标要求,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升了专业素质和教研教学能力。     

(3)教研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青蓝工程” 扎实推进,“备讲研磨” 教研活动组织有序,“三统一四跟踪” 教研模式强化了教学质量。     

(4)集体备课机制不断完善,实施策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研究深化,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得以研制;新课标学习解读活动深入开展,“说题比赛”“说教材比赛” 等活动积极探索。     

(5)以赛代练,4月分学科组织的教师基本能力测评大赛,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和教学设计的能力。

2.教学层面

(1)具有学校、学部特色的课程体系初步建构,艺术体育教育加强,劳动教育新形式开发,综合实践教育平台创设,实现了学生五育并举,树立了学校育人品牌,为争创省特色学校奠定了基础。     

(2)以小组合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突破口,以新课程方案和标准学习落实为抓手,探索了学生素养培育新方式、新模式,研制了各学科教学典型课例,在课堂教学大比武中取得较好成绩。     

(3)研究了九年一贯制新运转方式,发挥了学段衔接优势,培养了学生成长习惯,打造了特长生成长链条,构建了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体系。     

(4)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上取得突破,学生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拓展了认知边界,重构了学习经验。

3.安全管理层面

(1)继续抓好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安全教育,扎实开展 1530 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健康。     

(2)持续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欺凌防范工作,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和校园安全。     

(3)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推广学习《南山学子行为规范三字歌》,深化孝德教育,内化学生思想意识。     

(4)梳理学校工作精细化管理困惑点,建立教代会集体研究决定制度。     

(5)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家校沟通,提升管理与育人质量,提高群众对双语教育的满意度。     

(6)全面考虑规范办学推进进程中的问题,提高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平稳推进各项工作。

二、工作成果与亮点

1.课改意识显著提高,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教学研究深入开展,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成果丰硕。

3.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增添了新活力。

4.课程体系特色凸显,五育并举成效显著,学校育人品牌初步树立。

5.安全管理工作扎实,确保了师生的生命健康和校园的安全稳定。

6.家校合作紧密,群众对双语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部分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惑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2.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拓展,要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

3.安全管理工作还需不断细化,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

在新的学年里,南山双语学校将继续在市局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协作,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山双语学校

2024年8月26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