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烟台高新区益文小学2023-2024学年度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日期:2024-08-26     

字号:

益文小学自建校以来始终把培养具有“中国印记”和“世界眼光”的全面发展的益文少年作为我校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2023-2024年度益文小学开展了“五位一体”劳动教育模式与“三类一综合”的课程体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五化一体”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1.规范化:学校精心制定了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有层次的学习内容。从基础的劳动知识到实践技能的培养,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劳动教育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2.常态化:劳动教育不再是偶尔的活动,而是融入了校园文化和日常教学之中。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劳动教育的熏陶。

3.日常化: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劳动,让劳动成为一种日常习惯。通过家庭劳动,学生们学会了承担责任,懂得了感恩父母,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创新化:结合科技与传统中医药文化,开展特色劳动教育。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科技体验中,学校建设科技馆,提供职业体验区域,让学生们提前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而在中药文化方面,创建“百草园”劳动实践基地,学生们在这里学习中药知识,亲手种植和采摘中药材,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5.多样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记录学生劳动表现。不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也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二、“三类一综合”厚土乡心课程体系:丰富与拓展的劳动教育内涵

“三类”:

基础类课程:整合学科内容,如《综合实践活动》、《科学》等,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将劳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并行,贯穿1-5年级,以任务式学习展开,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分年级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们学习了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的劳动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拓展类课程(融合课程):在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例如,在语文作文中,学生们可以描写自己的劳动经历;在美术课上,学生们可以通过绘画和手工创作来表现劳动的场景。

3.研究类课程:开展校本化精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学习机会。科技体验让学生们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中药文化让学生们了解传统中医药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农作物种植让学生们亲近大自然,感受生命的奇迹;手工制作和健康小厨房则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一综合”:

综合类课程:举办劳动技能竞赛、劳动节日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平台。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劳动技能,还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数字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科学与公正的评价方式

利用“益文大脑”记录和评价学生劳动表现,实现了评价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枫叶币争章则采用校树五角枫的枫叶币作为评价载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公正客观,而且具有很强的激励性,让学生们在劳动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通过实施劳动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校的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教师们在劳动教育中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学生们则在劳动中学会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