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新港路学校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4-08-02     

字号:

基本情况:龙口市新港路学校,专职劳动教育教师8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一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一处。

1.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各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课外为补充。初中阶段主要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务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

2.基地建立情况。

龙口市新港路学校地处龙口市西城区,校园面积很小,沿学校围墙处开展校内各类瓜的种植,同时学校每学期开展长寿花的扦插,各办公室、各班级都有长寿花的栽培。

通过校内外的种植活动,学生们动手栽下白菜及萝卜种苗等,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激发了对自然的探索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动与思的能力,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浓化了爱国主义情怀,达到了 “知行合一”教育目的。

我校兼顾校内外,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同时,学校要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活动日等,举办“劳模大讲堂”“工匠进校园”、劳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系列活动,通过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付出努力和汗水,理解农民的艰辛和懂得珍惜粮食,享受到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4.选用教材情况。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所有年级使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5.学校实施方案。

龙口市新港路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教育方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校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极其重要,是一个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四)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

1、劳动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曲培刚

副组长:王兆龙

成  员:呼美玲、张秋华、马杰、黄淑霞、张爱萍、

邹巧燕

2、宣传动员,热爱劳动的舆论和行为氛围。

坚持宣传引领、实现润德化人。为实现劳动教育工作的常态化、持续化,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让劳动教育随处可见、随时可学;在日常专题教育、仪式活动中聚焦“我劳动我健康”“我是劳动小能手”主题,倡导劳动教育理念、弘扬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在制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凸显了“德育立校”的崇高立意。

同时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做到学科相融、相扣、相撑。同时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特点,设置内容全面而具体的兴趣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其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主题队会、故事会、我参与、我体验等形式,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理解劳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4、家校配合,营造劳动氛围。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

(2)活动搭台,融入亲身劳动体验。

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同时开展学生打扫“责任区”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班会;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2、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中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3.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

                                                                                                                                                                                                                              2024年8月2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