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栖霞市寺口中心小学2024-2025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8-02     

字号: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教学工作实际,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实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全面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各学科课堂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加强学生德育建设。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内在的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

2.规范办学行为,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升教学质量。

3.创新教研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坚持内涵发展,引领教师成长。继续加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认真学习领会高效课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教研共同体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以多彩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将以生为本,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5.做好培优补困工作。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有计划地开展好优等生培养工作,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德育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思想,首先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骨干作用,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明确德育工作重点。一是坚持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常态化,本着以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养成教育抓起,同时要求各班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量化评比细则》,确保学生言行举止规范,仪容仪表规范,课内课外和两操升旗规范。二是德育活动多样化,我校在德育工作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班会、队会国旗下的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环保、安全、心理健康、孝心敬老、感恩教育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高、措施实、效果好。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大社会参与学校德育的力度,逐步形成教育模块,从而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一个更完善的教育网络,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顽强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重视思品课堂的任务落实,全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探索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渗透德育中创新”五有目标”(即渗透德育有意识、制定计划有安排、教学设计有体现、课堂教学有落实、授课之后有效果)。

4.教研组组织学科教师认真学习《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栖霞市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加强各学科课堂教学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在注重学习学科知识、能力、思维、方法教学的同时,强化思想品德的教育,深入挖掘学科德育因素,把德育真正落实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中。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课时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强化课表意识,课程表是学校课程方案的集中体现,所有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总课程表,按照课表提前候课,认真上课,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便缺课、换课。班主任是班级课程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如遇教师缺课,要及时联系教师,并通知教导处。坚决杜绝班级没有教师、学生自习的情况。

2.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坚持学校检查与教研组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形式,做好检查评价记录,及时总结与反馈,并将检查结果按比例纳入教师考核。

3.加强对薄弱学科的管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抓好课堂教学的监控工作。加强对我校薄弱学科的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规范教师备课要求,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本着“功夫在课前,成绩在课上”的原则,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严格备课要求。学科教研组须按要求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研究有效教学,共同探讨发现的问题,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重视教学质量的考评工作。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年级的教学实际,抓好学生日常的单元过关、阶段检测和期末检测活动。加强检测后的动态管理指导,及时做好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6.做好培优补困工作。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互助等形式,因材施教,有计划地开展好培优补困工作,要培养优等生的创新精神,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

7.重视学生习惯培养,将学生习惯培养纳入班级教师考核,开展好每月习惯调研工作,全面提高学生书写规范度、正确率。

(三)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1.重视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变化,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学要求。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并将学习新课标的体会和心得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队伍。

(2)加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创新理论的学习,提高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具体问题的意识。教师学习培训采取集中学习、教师自学、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教师的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各教研组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全面推行写教学反思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育教学小故事和学科论文。

2.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外出听课的教师应及时将新的信息在教研活动时进行反馈、交流,及时上交外出学习体会。积极参与教育发展联盟活动。新学期,我校将积极参与教育发展联盟的各项活动,组织教师“走出去”,到先进的学校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积极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校教研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3.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实际,规范管理制度,改进教研组活动形式,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采用集体学习与分组研讨相结合的办法,使教研活动丰富多彩,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尽量做到每次每人都有意见或建议发表,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定期组织教研组进行工作交流,期末对教研组进行考核,评出优秀教研组。

4.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教师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不能弄虚作假。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发扬教学民主,浓厚教研气氛。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

5.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认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发挥有经验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开展青年教师校内展示课、公开课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在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有益的探索;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电脑资源,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

(四)深化小课题研究,优化教学研究过程。

开展小课题研究,升华教研成果。在课题研究中努力做到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关注学生发展,关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针对性。鼓励教师把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学方法研究中的问题、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持续开展“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有教育意义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到“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学,研究过程植根于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注重课题运作的规范性,克服功利主义,重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树立明确的课题研究意识,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时注意围绕课题研究进行,避免盲目开展。注重资料的积累,做好阶段总结。

(五)开展学科活动,丰富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夯实学生习惯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各项竞赛活动力求组织规范、保证实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1.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推动阅读工作在我校广泛开展,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阅读兴趣,提高广大师生综合素养,打造书香校园。

(1)利用好学校图书馆及班级图书角,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培育浓郁读书文化。

(2)利用阅读课及课外阅读,开展好丰富多彩的学生读书活动。

(3)积极推荐学生阅读书目,为学生的阅读做好导航。

(4)学期末组织学校读书明星、书香家庭评选活动,进行家校互动,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2.定期开展好促进学生发展的学科比赛活动,如:经典诵读、汉字听写、计算能力、科普知识等竞赛活动,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三四五年级学生每周五下午两节课走班参加多彩活动日。开设有体育的田径、球类;音美的合唱、乐器、舞蹈、绘画、泥塑、十字绣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提升了学生能力。

四、工作配档表

月份

主 要 工 作

八月

召开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暨教学质量分析会。

九月

1.制定并交流新学期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2.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活动。

3.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系列活动。

4.推门听课活动

5.做好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双减”、五项管理相关工作。

十月

1.组织学生阅读与作文(写话)比赛。

2.组织学科比赛,严抓学生书写。

3.教学常规阶段检查。

4.骨干教师“精品课”赛课活动。

5.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十一月

1.做好阶段质量检测及质量分析工作。

2.学生学习习惯和基本学习能力检测。

3.骨干教师读书论坛。

十二月

1.各学科有效复习研讨。

2.每年一次的教育综合督导,重点项目重点督导。

3..做好学生读书活动测评与评选工作。

一月

1.组织教学常规检查评比。

2.做好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工作。

3.做好学期工作总结及材料归档工作。

全年

1.各学科组织课题教师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

2.开展订单式教研活动,倒逼学校自己找问题、想问题。

3.参加教育发展联盟的教研活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备注:工作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调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