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至中流催帆竞,击楫勇进破浪行。一学年又在忙忙碌碌中悄然而过,在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继续围绕双减"政策,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原则,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抓好教学监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以教促研 博采众长
(一)研发新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我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计划,开足开启国家课程,严格执行音体美刚性化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导处及领导班子加大对教师上课的监控力度,尤其是早自习、午自习、音体美等课程实施情况,值班领导每天督查、教导处不定期抽查是否存在教室空岗、体罚等现象。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交流、整改,不断进步。
(二)共研新课标,践行新理念
2022版《课程标准》是我们广大教师教学的依据。本学年,我们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学习,使所有教师对《课程标准2022版》有了新的认识。各教研组长在教师集体备课中带头学习、深谈体会。老师们也认真学习,在工作中能够理论结合实际,把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根据《课程标准2022版》,我校完善了备课笔记模板,教研活动也随之改变,逐步向“教-学-评”一体化迈进。
(三)共研新作业,扎实落实“双减”
教务处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教研组-年级主任-教导处,层层把关,严控作业时间,精选作业内容,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实现巩固提升的效果。我校认真落实《新村初中备课制度》、《新村初中作业管理制度》等,开学初组织所有教师学习学校本学年的常规要求、标准,以便教师做好充足准备,考核组人员严格考核,综合评价。认真落实“常规检查制度”,对教师的讲评教案、复习教案、作业批改、艺术成长档案、满分考卷等进行检查,着重对教师的教学反思、二次批改进行检查,多数教师的备课体现了个性化和特色化,教案书写规范,个性修改到位,教后反思详细。
二、教学相长 厚积薄发
(一)“教”途有光,共同成长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它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学科教学质量。本学年,依托与魁星路中学集团化办学,我校施行“走出去、学归来”的青蓝工程,走进魁中观摩学习名师优秀课例,课后反思总结并与名师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教师的眼界、完善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充实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学习新理念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实践水平。
我校邀请教科研中心的各科教研员来我校听课指导,问诊课堂,课后和领导们的交流与反思为教师们指明了方向,在“双减”及“新课标”的背景下,提高了学科组的教研质量,除此之外,教导处还组织各学科组长、年级主任深入课堂一线,检查指导课堂教学工作;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课堂教学纪律加强督查,避免教师擅自离开教学岗位,促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抓课堂效率的提高。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开学初,学校要求教师分析班级学生情况,拟定培优辅差名单,并有针对性地拟订《学科培优辅差方案》,要求辅导措施操作性强。
(二)集体备课,智慧发光
集体备课体现的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本学年,我校以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首先认真研读教材,备好每一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备内容有学习新课程标准、三年中考研究、研读教材、分析学情、进行问题研讨、讨论作业设计等系列活动。在个体“有备而来”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研讨交流,在各抒己见的思维碰撞中,吸纳、借鉴、保留、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互促的良好态势。
(三)聚焦课堂,竞绽芬芳
上好一节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为了促进新教师迅速成长、老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研讨课、中考会考教师汇报课活动,组织同学科教师参与听评课,指出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措施。
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反思的基础上使自我的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每次的备课检查中,教学反思是备课质量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
三、历史所鉴、任重道远
本学年的工作已经结束,有得有失,经过反思,感到工作中还存在以下的诸多问题不尽人意:
学校层面:
1.随堂听课、查课的力度还不够大,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评课流于形式,不能提出有效性的改正意见。
2.音乐体育美术等活动课程,组织松散,开展不够扎实。
3.对各学科组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的开展疏于监督,各学科组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仅仅局限于材料的提交,活动失去其真实的意义所在。
4.常规检查后只公开了分数,没有找常规分数不尽人意的教师交流探讨其问题所在,导致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常规水平停滞。
教师层面:
1.对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做得不够,教学常规工作开展不够扎实。存在常规流于形式、应付的心理。
2.集体备课多流于形式。没有将新课标研讨与实践落到实处。
3.少数教师的教案个性修改、教学反思马虎,字迹太潦草,反思不深刻。没有真正从每一节实践课中获取经验,更不用说总结提升了。
4.有的教师听课不到课堂,抄袭他人听课记录以应付常规检查,缺少组内听课、评课并从中取长补短的经历。
5.少数教师不善于控制课堂纪律,发现学生违纪不想管、不敢管,教育方法单调。
6.培优辅差形式单一,没有真正研究不同类型学生需要提高的层面以及如何提高。
7.作业布置还是面向全体,布置前部分教师没有提前筛选,批改和讲评也没有针对性。
学生层面:
1.没有良好的学风,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懒散,课堂效率低下。
3.游戏人生,心思不在学习上,拉帮结伙现象严重。
4.书写及阅读能力低下,缺乏大声朗读的习惯和能力,英语口语成绩低。
四、长风破浪、扬帆远航
1.认真落实“双减”要求,努力实现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校内教学视导,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落实校本研修、实现科研兴教。重视综合学科学生素养的培养和评价。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将劳动教育与学科进行充分融合,积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框架,开展好课内外劳动教育活动。
3.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标准的研讨,加强以听、评课为主的教研活动,开展评优课活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4.依据课程标准,完善“教学评一体化”,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建立学生学习评价细则,对学生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以评促学,促使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5.加强级部主任、班主任对年级、班级的管理监督,争取在短时间内班风、学风有明显提高并逐渐向好。
6.抓实抓细毕业会考学科教学工作,深耕课堂、不断提升,做好毕业班的培优辅差工作,力争2024中考两率达标,名次提升。
执着于理想,坚定于日常。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首要任务,实现教书育人之理想,初心如磐,奋楫笃行,埋下种子,以日为年,守望岁月,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