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校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党总支严格按照“五化五星”创建标准积极打造“五个过硬”党支部,规范召开总支、支部委员会议,科学研究学校党建工作。落实“一岗双责” 主体责任,抓牢意识形态和师德师风管理,强化“四讲四有”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决策、民主议事、政务公开。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提升党员素质,带动全校工作开展。
1.强化队伍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引导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党员、教师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文章。积极稳妥推进主题教育,提升党员理论素养,坚定政治信仰。实施教师“双培养”发展党员工程,隆重为每名党员过“六个一”政治生日,定期进行党性体检,细化党员量化考核。各种措施引导党员明确“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2.以党建统领,营造良好校园政治生态。学校党组织坚持立足教育抓党建,注重党建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通过主题党课、党史学习教育课、重大节日(清明、七一等)、领袖诞辰等序列活动,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加强政治学习,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营造了积极奋进的校园政治生态。
3.深化党建品牌,促党建工作内涵发展。党总支立足校情推进“七彩党建”品牌深化,围绕红色“引擎”、橙色“暖心”、金色“奉献”、绿色“志愿”、青色“成长”、蓝色“廉政”、紫色“创新”,引导党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党建品牌。
二、坚持德育为先,增强德育实效
学校坚持要求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新三好”成长目标,坚持家校社沟通协同育人,保证全环境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
1.进一步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完善“三全”育人机制
一是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家校合作育人。
二是挖掘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学校聘请有专长研究的校外副校长、辅导员6名,组织他们为学生授课,加强法律知识、革命历史等方面的教育。同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研学活动,接受民族精神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
三是完善校内全员育人机制,推进校内合作育人。我们建立班级育人团队,引导班主任牵头,学科老师参与,实施全员育人。我们加强班主任管理,加强班主任周例会制度,加强学习教育引导,开展班级管理主题教研、班主任工作论坛,提升管理理念和能力。坚持班级组教师研讨沟通制度,分工合作对学生进行教育。暑假前结合辅导记录、学生评议和交流演讲三项内容评选“三全育人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2.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
本年度我们围绕着七大德育体系,开展序列化德育活动,以传统节假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纪念日(学雷锋纪念日、七一党的生日、烈士纪念日、国庆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毛泽东主席诞辰日)为契机,以“校园四节两会”(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班会、晨会)为主体,以政治时事为触角,开展七彩纷呈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的心灵获得了七彩的体验和感悟。
学校坚持组织雏鹰杯系列赛,以发展学生特长,培养个性,给孩子们一个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比赛采取层层推荐择优选拔的方式最终产生级部小能手和金星少年,暑假前我们进行了隆重表彰。
在开展丰富多彩德育活动的同时,坚持积极心理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教育月、区全环境立德树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正面教育。
三、坚持教学中心,强化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坚守规范办学底线,坚持靠教科研抓教学质量
学校严格按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抓好课堂。按照要求规范大课间、课外活动管理,保证在校丰富的校园生活。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上半年开展了学校传统“育苗杯”系列赛,以赛促研,共同提升。下半年以“生长课堂”建设为契机,提出建设学校“学思”生长课堂品牌建设,并结合学校、集团教研开展了系列研究。
在加强教研的同时,引导教师组织好日常备课、上课,校长带头进行常态化听课,全年听课100多节,很好的营造了“抓课堂促质量”的工作氛围。
在抓好课堂的同时,我们开展丰富的学科活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以读书日活动为契机,举行书写讲师、汉字传承人、书法大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中提升综合素养; 开展数学节系列活动:争做口算小达人,数学小讲师,益智小达人等,多维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开展英语知识画报展、阅读技能赛、思维导图创意赛及英语风采大赛等活动;开展科技节主题教育;举行“金手指”打字比赛等等。科学的教学管理,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体育工作在抓好课堂的同时,丰富大课间、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体能操、集体大绳、花样短绳、柔韧操、舞长龙、篮球、足球,花样繁多。通过举行“校长杯”篮球、足球赛,举办体育节,提升班级精神风貌。
四、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 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师德教育,每学期初和期末两次组织教师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行为处理办法》等法规文件,让教师明确师德标准和底线。并经常性组织教师学习政工处下发的《师德警示录》和各种官方公众号的师德案例,让师德教育警钟长鸣。在教师节、中秋节、春节等关键节点,及时进行专题教育、集体承诺等活动,教育教师严守师德底线。
2.实施“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专业成长”教师读书工程。学校提倡教师“要做育人者,先做读书人”。2024年学习为教师购置配备必读书目2本(《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论著选》),鼓励教师提升自身修养,争做“书香教师”。学校为每个教研组订购至少一份相关学科刊物,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领域里能够及时获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会,聊聊读书的收获,以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读书成为教师们寻找解决教育问题、破解教育困惑的契机,也提升了个人的修养与品味。
3.抓好教师基本功。抓好教师三笔字基本功训练,重点抓好硬笔字和粉笔字。暑假开学给每位教师发一本宋词字帖,督促教师经常练字,学校定期检查。定期举行书写知识培训,开展书写教学主题教研活动,进行写字教学经验论坛,培养写字教学骨干。学校每月举行一次书写诊断式教研活动,每学期定期举行教师基本功大赛,作为学期末校内教研组建设一项必检内容,常抓不懈。
4.搭好青蓝工程桥梁。下半年,学校开展了“青蓝结对”“教科研活动月”等活动,结合“学思”生长课堂主题教研,支持辅助青年老师上精彩“亮相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长和分管教学领导不定期听“推门课”,针对性地听课评课,增强了教师钻研业务、自主成长的意识。
5.扎实开展教研活动。2024年我校分别举行了两次大型赛课、磨课教研活动,主题为“提升核心素养 赋能生长课堂”。生长课堂建设是今年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其主要内涵是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依据教研室文件精神,我校提出“学思”生长课堂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春季育苗杯赛课活动中,全体教师现场授课,精心参与比赛。秋季磨课活动分为青年教师讲课、骨干教师说课、校内级部展示课、集团内好课分享四个阶段。在观课磨课过程中,特别关注了“学思”生长课堂的实施情况,关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做到了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不管是学习内容、学习策略,还是学习路径都要以学生学习为根本,引领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构建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磨课活动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力求在课堂上践行“学思”生长课堂理念。
五、其他工作
1.安全工作。制定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装订成册。同时,完善了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将安全工作与教职员工的考核、奖惩挂钩。建立安全工作台账,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领导、教师及时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学习急救操作,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利用班会、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一年中学校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2.活动信息宣传
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学校,努力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为确保信息上报及时、准确,每次活动前相关领导与政教领导沟通宣传思路及细节,信息文稿仔细修改和推敲,以保证高质量宣传。
3.课后服务增效
探索出“1+X”升级版课后服务体系。“1”是基础性课程服务,以自主作业和自主阅读为学习内容;“X”指拓展性课程服务,以创意科学、经典国学、益智数学、阳光体育、音美天地、田园劳动六大课程群为活动内容。将特色课程开设与课后服务结合起来,组建民乐队,排练器乐、舞蹈备战校园之春节目。
总之,2024年全校教师上下齐心,圆满完成各项教育任务,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六、存在问题
(一)党建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够。党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不突出。一是要抓好党员业务素质的提升,二是要压担子,大胆使用有发展潜力的党员。三是要关注年轻教师,对资质好、求进步的教师,及时教育引导向党组织靠拢。
(二)学校教育品牌、德育品牌、教学品牌需进一步打造提升。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升,避免脱离实践做文字文章,切实在品牌提升过程中推进工作更好发展。
(三)家校沟通还有不足。因教学资源的不足,主要是师资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个别家长与教师有隔阂,缺少合作意识。这需要学校关注薄弱教师的帮扶提升,同时提高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规则技巧。
(四)音体美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尤其学生体质达标率不够高。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爱眼护眼教育需要进一步研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