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 7月 5日
参加人员:王洋、王道云,王敏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提升自主识字能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中心发言人:王洋
一、教研活动目的
文字是当代社会交际的必备工具,是学习一切科学文化的基 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 内容。”统编教材特别重视识字教学,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结合二 年级下册教材中合体字增多,第三单元识字单元中大部分是形声 字这一特点。尝试探索围绕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 引导学生大胆地猜读生字,摸索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激发学生 识字兴趣,提升自主识字能力,形成学生爱学、会学、能学、学 好的爱学课堂教学新样态。
二、教研活动主要流程
1.结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确立本次教研活动主题。
2.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王敏老师进行《“贝”的故事》《中 国美食》两课的课例展示。
3.分管主任与全年级语文教师听课,并参与评课。
4.结合教导主任的评课指导,年级组教师开展进一步研讨。
三、教研活动主要内容记录
1.主任点评两节课。
主任就两节课例进行了点评,这两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是: (1) 目标明确,扎实落地。第三单元出现的生字大多是形声字, 教材编排时,在课文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多个维度的训练。在 《 “贝”的故事》练习中,看图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在 《中国美食》课后练习中,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发现带“火” 和“四点底”的字多与“火”有关。
通过前面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 了解,认识了一些常用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基 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发现“四点底”与“火”、 “贝”字旁与钱财之间的关联,体现不同册次之间识字教学的衔 接和发展。两位老师两节课的设计基于学生前期学习的基础,关 注了本单元教材编排层次,结合每节课的侧重点,引导学生运用 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 系,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课堂上浓厚的语文味儿,让学生深刻感 受到中国汉字的魅力,在提升识字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其主动识 字的兴趣。
(2) 形式多样,侧重能力。视频、动画演示、图片……课 堂上两位老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识记生字的不同需要,运用 各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形旁表意的特点,并掌握借助这一规律识记生字的方法。从课堂呈现的效果来看,充分激发 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提升学生识字能力的前提下,还向他们开 启了一扇探寻汉字构字奥秘的大门,为学生以后主动识字打下了基础。
(3) 拓展提升,感受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本 单元的编排就是基于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同时,感受中国的 饮食文化、传统节日习俗以及祖国壮丽的山河。两位老师分别结 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拓展:王老师给学生推荐了书籍 《中国汉字故事》;王老师则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在中国美食的 世界中,“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与“火”的关系,并且向 家长请教学会制作一道美食。这些拓展活动让学生们走出课堂, 在实践中开展自主探究,在爱学、会学的基础上,能自主学习, 并且学好,学出自己的特色。
在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优点后,主任也进一步指出了这两节课 存在的缺点:
(1) 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 教学节奏要适中,关注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3) 进一步加强识字课朗读指导的研究。
2.年级组老师开展集体研讨。
结合第一学段《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现阶段二年级语文 课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扎实落实识字任务,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能力;二是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爱读、会读、读有所悟。
第三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记,虽然识字单元的 重点任务是识字,但要同样重视朗读指导,课堂上,给学生充分 朗读的时间,不仅做到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 还有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读有所悟。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看到老师们对识字教学的研究比较 到位,方法多样,效果好。下一步,我们要把研究重点放在寻找 识字教学与读好课文有机结合的切入点上,尤其针对识字单元的 教学中朗读课文的指导。
龙口经济开发区中村小学
2024 年 7 月 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