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本学年,莱阳市古城小学坚持以“让每一个孩子都出彩”为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奠基幸福的人生。学校共设置“校本课程开发”“拓宽劳动思维,多学科融合”“评价与展示”三大体系板块。通过校本课程研发、学科融合共同育人、劳动实践活动等路径实施,统筹课内外时间与资源,形成了相对稳定、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
一、继续研发中草药校本课程,创新育人模式
学校依据《劳动课程标准》(义务教育2022版),以“劳动创造价值,奋斗拥抱幸福”为核心思想,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环境条件,根据小学各学段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以中草药为载体,遵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研发对应配套的劳动课程。
1.体现阶梯式成长,架构校本记录册。
按照《纲要》对小学低、中、高年级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劳动记录册》将作为1-5年级的劳动校本配套手册。劳动记录册均包含:前言、目录、评价标准、劳动记录、期末大总结总结共五章,共计16个课时。每课时劳动记录的具体内容如下:①课堂记录;②每日劳动清单;③自我评价;④家长及老师评价。同步依托学校劳动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和掌握基本技能。
2.课程落地生根,育人潜移默化。
在班级课程设置中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将每个班级每周一节的劳动落实到课表中。注重学科课程形式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劳动课,开启学生室内、室外学习、家庭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阶梯式评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1.多元化评价
一是每次劳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开展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三是家长评价,让家长参与到孩子劳动过程中,实时对孩子的成长给予评价;四是教师评价,综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因素,进行客观的综合性评价,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思想的建立和观念形成。
2.推文留痕,见证成长。
每次有意义的劳动实践、每个珍贵的成长瞬间、每张收获的笑脸都弥足珍贵。所以,老师们以班级为单位注意搜集学生参与劳动的图片、文字,以每月一次推文发送,保留学生的点滴成长,避免了学生对于劳动认识仅停留在简单的苦乐体验上,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肯学肯干肯钻研的劳动素养。
3.实践活动助成长
在本学年,学校精心开辟神农百草园,进行中草药种植。学生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草药,体验百草的神奇魅力,感受中华医药灿烂文化。通过校外的劳动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规范意识、效率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还让他们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
三、配套劳动学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手工制作。
劳动课程材料包是依据校本课程,结合种植的中草药,开发相应的手工制作而购置,如:学校种植艾草,艾草可以制作香囊,学校就会为学生提供香囊制作材料包,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艾草的药效。学校种植薄荷,就会为学生提供薄荷材料,进行薄荷膏制作等。这种材料的提供,高效的配合劳动教育落地实施,让劳动工具在课堂实施形式上呈现梯度性。
今后,莱阳市古城小学将继续以中草药种植为引领,以全学段课程改革为支撑,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抓手,固本强基、守正创新,不断完善和强化劳动教育体系,吹响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