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龋病

日期:2024-07-29     

字号:

龋病是牙体硬组织的慢性细菌性、进行性破坏疾病。龋病的因素主要有宿主、口腔微生物、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等。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人群患病率达34.5%~70.9%。龋病进展缓慢,且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不易受到重视。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巨大,特别是龋损病变向牙体深部发展后,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骨骨髓炎、颌骨囊肿等疾病。龋病及其继发病作为一种牙源性病灶,可引起全身系统性疾病,严重影响全身健康。

龋病的临床表现是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颜色、形态和质地的改变。基本发病过程是口腔微生物黏附在牙表面形成牙菌斑生物膜,口腔微生物在牙菌斑微生物膜微生态环境中利用糖类食物代谢产酸,并长期堆积在牙表面引起脱矿,形成龋损。早期龋出现牙透明度降低、牙釉质表面呈白垩色改变;继而病变部位色素沉着,局部呈黄褐色或棕褐色,此时尚无牙体缺损。随着破坏的深入,牙体缺损形成龋洞,龋洞一旦形成则不能自行恢复。

根据龋损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浅龋发生在牙冠为牙釉质龋,又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发生在牙颈部或者牙根表面为牙骨质龋或者牙本质龋。浅龋的临床表现为:①颜色改变:窝沟龋的龋损部位变黑、平滑面龋一般呈白垩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②形态改变:多无龋洞形成;③质地改变: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④主观症状: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对冷、热、酸、甜刺激亦无明显反应;⑤辅助检查:X线检查有利于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荧光显示法或氩离子激光透射法可辅助诊断。

中龋的病变已到达牙本质浅层,临床表现包括:①颜色改变,龋损部位牙本质呈黄褐色或深褐色;②形态改变,龋洞形成,牙体缺损明显; ③质地改变,病变牙本质质地较软;④患者对酸甜刺激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也能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显著,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⑤X线片检查,牙体组织低密度影累计牙本质浅层。

深龋的龋洞深大,达牙本质深层,临床上表现为:①颜色改变,龋损部位牙本质呈黄褐色或深褐色;②形态改变,龋洞形成,牙体缺损明显; ③质地改变,病变牙本质质地较软;④当食物嵌塞入龋洞中或患牙遇冷、热、酸、甜、化学刺激时可出现疼痛,去除刺激后症状立即消失;⑤X线片检查,牙体组织低密度影累计牙本质深层。位于邻面的深龋,牙的外观略有色泽改变,洞口较小而病损破坏很深,容易漏诊,应该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探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