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体局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我校以文化建设为统领,以课堂教学为重心,以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为抓手,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工作成效与亮点
1.文化立校:打造“快乐成长,天天向上”教育生态
黄城集小学现有7个教学班,学生241人,教职工21人,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
教师特点:我校教师构成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老龄化现象,五十岁以上教师占比超过半数。老龄化带来了很多问题:一是知识结构老化,教育思想滞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虽然老教师依然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在讲台上,但激情不再,不愿意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给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很大影响。
学生特点:第一,留守儿童很多。第二,单亲孩子比较多。家庭教育缺失让这些孩子既敏感又自卑。如何让他们在缺失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快乐成长,也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校园文化是灵魂,凝聚了一所学校的精气神。几年来,我们从“文化立校”入手,改变师生的精神状态,从而改变学校的整体教育生态。根据学校swot分析,我们确立了“天天向上”的办学理念,以“真善美”为学校核心价值观,以“传统文化浸润生命”为办学特色,确立了“让每一朵小花精彩绽放”的办学目标。我们认为教育即生长,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直面成长、天天向上,每个人都需要展现对优秀的不懈追求,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2.教师层面--凝心聚力,打造“天天向上”教师队伍
(1)凝心:人在一起是聚会,心在一起是团队。
我们认真践行幸福教师工程,多措并举、着力打造黄小幸福家园。通过“老教师荣退仪式”、“新教师入职仪式”、教师节宣誓、国旗下演讲、读书分享会等极大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特别是老教师荣退仪式,含泪的微笑最为打动人心,本学年我们隆重举行了三次老教师的荣退仪式,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既感动了老教师,又激励了青年教师;通过妇女节、教师节、艺术节、庆元旦、八段锦培训、健身操及跳绳比赛等活动,既关注教师身体健康,又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提升了教师的归属感与价值感。通过一系列“凝心”举措,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我的生命与黄小同在”的浓厚氛围。教师眼中有光,心中有梦想,行动有力量。
(2)聚力:加强队伍管理,聚焦专业成长,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管理方面:一是开好两会。每周一早晨的领导班子会和中午的全体教师会,雷打不动,形成常规,对教师的思想教育时刻剑在弦上。二是规范制度。学校充分征求教师意见,及时调整考核政策,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极大提升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由于学校规模较小,每位老师至少需要承担3-5项校务分工,老师们积极承担、认真对待,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加班加点尽全力对待学校其他相关工作。在市局近几个学期的督导评估中,我校督导考核位次大幅提升,位列乡镇学校上游水平。
作业管理方面: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做好作业审查、作业公示、作业考评等工作;加强作业考核,学校对教师作业布置批阅进行日检查、周考核;合理调控作业总量,力争让学生在校内完成绝大部分书面作业;精心设计作业分层,鼓励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设计趣味性强的作业,力争让学优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饱;规范作业批改,要求教师全批全改、记录详实、精准分析、适时讲评。
课堂管理方面:以听评课为抓手,着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技能蕴藏在课堂招式中,学生的问题解决在观摩学做中。我们确立了两项校本研修课题:“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和大单元教学研究。这两项研究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核心引领,给教师的课堂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在听评课中,重点关注教师课堂中的四个关键词:“该学”、“能学”、“可教”、“利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效率提高了,冗杂的环节少了,对学情教情的研究多了,盲目施教的环节少了。同学科教师差距小了,整体教学成绩也有了提升。特别是英语学科整体提升很快,上学期我校英语学科在全市质量监测考试中取得全市第4名的成绩。
专业成长方面:走好两条路径,引领全体教师关注专业成长。
路径1:内生性成长-思读写研,教学相长。
一思:用心反思。反思自我,反思教学。(反思集锦)
二读:问道于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读书笔记)
三写:用笔说话。形成文字,做好积累。(随笔集锦)
四研:校本研修。以校为本,找准坐标。(小课题研究)
路径2:互助性成长-引领教师抬头看远方。
采用同伴互助、经验分享、有观察点听评课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和业务素养。通过信息技术2.0培训、智慧黑板使用培训、华为云课堂培训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例如:我们以信息技术2.0为抓手,每学期落实好“六个一”,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智慧黑板、华为云课堂等使用率达到百分之百。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323教师培养工程,引领全体教师关注专业成长。3-三项管理;2-两条路径;3-形成三感:归属感,价值感,幸福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通过凝心与聚力,老师们有了成长的勇气和亮剑的底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和谐团结,拼搏进取的氛围已经逐步形成。
3.学生层面--立德树人,培养“天天向上”阳光少年
(1)重视学生习惯养成
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商讨制定了《黄城集小学课堂行为规范》和《学校课间活动行为规范》。开学第一周是我校固定的“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周”,我们要求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在第一周不急于教授新知识,做到先抓习惯,再抓学习。不论是上学、放学、课间操、课间活动,还是上课听讲、发言、倾听、讨论等各个环节,做到细节管理。每个月有针对性地重点抓一项习惯,并结合专项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一次评比,如“写字小能手”“计算小能手”“阅读小能手”“写作小能手”“劳动小能手”等,树立榜样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认真践行大量阅读
我们积极学习并借鉴实验小学“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相关做法和经验,始终把阅读和写作作为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内容,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依托,以大量读写、读写结合为主要方式,力争让阅读写作成为滋养师生、提升素养的重要载体。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出示整体书导读课、读写结合课,并制订出具体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我们研究并学习了实验小学五步阅读法,按照“读、说、写互促”的总体思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了“说、写、创”三个阶梯的习作训练目标。“说”,即:口头作文,是指低年级在坚持阅读绘本基础上的看图说话;“写”,即:写片段,是指中年级在大量阅读基础上进行精彩片段仿写;“创”,即:创作,是指高年级在主题阅读基础上的习作创作。每周各年级上交自己级部的读写材料,教研组长检查反馈后交由学校再次检查存档。
(3)全力推进“讲得精彩”和小组合作研究
通过课前3分钟演讲、“我是小老师”等活动,引导学生勇于表达、善于表达,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既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各学科共同发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每位教师每周要选取一至两名讲得精彩的学生,拍成视频,上传教师群进行分享。
学校全面推行“小组合作研究”,团队精神从小抓起,合作探究从课堂落笔,大力推进课堂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一是搭建平台,学习合作。我们进行了三个层面的学习和培训:教导处牵头进行的小组合作主题培训;教研组实践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分享培训;骨干教师经验分享等。二是学习培训,助力合作。根据班级情况,适时调整小组组建情况,对全体学生和队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标准学习和培训。三是全员实践,体验合作。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举行“小组合作促深度学习”课堂大比武活动。四是评价鼓励,延伸合作。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日总结、周评比,评选优秀小组和先进个人,并将结果与评先树优等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热情。
“讲得精彩”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学期质量监测中我校取得2A3B,英语学科取得全市第4名。
(4)重点打造特色课程
我想重点介绍一下学校的校本课程—“非遗文化进校园”。我们精心选择了石雕、剪纸、窗染花课程,制定课程计划、安排课时,选择爱好手工技艺的老师承担教学任务,边学边教。同时,聘请省地市级非遗传承人石雕艺术家孙志军和黄县“窗染花”山东省级非遗传承人王美玉为校外辅导员,传承人每周进校指导、现场教学,学生在亲自动手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我们的特色课程多次在山东教育、烟台教育、龙口教体、龙口报等平台进行报导。
(5)扎实推进阳光体育
我们以“天天向上”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尤其是我校的特色大课间活动,分别在山东教育、烟台教育和龙口教体等多个平台进行展示。我们的特色大课间由三部分组成:跑操+绳操+一分钟跳绳测试,学生以“天天向上”为口号和活动主题,积极锻炼,增强体质。我们每学年都认真组织低年级柔韧操、学校春季运动会、秋季队列比赛等,丰富的体育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和意志,也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支持。目前结合市局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全体师生认真学习螳螂拳和太极拳,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
(6 )积极践行全员育人导师制
我校通过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助力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一是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二是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三是增进了家校联系,家校合作进一步增强。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顺利开展。
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持续生长,天天向上”的校风、“乐学善教,天天向上”的教风、“知行合一,天天向上”的学风正在逐步形成。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接下来我们将以更大的干劲、百倍的热情继续努力,争取各项工作稳步前进。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
1.教研科研表面化形式化问题仍然存在。一应加强教研活动的指向性,二要优化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三要学用结合,有研究成果。学校规模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人数少,部分学科缺少领军人物,造成学科整体教研水平不高,发展动力不足。下一步将鼓励教师走出去,依托共同体学校教研平台,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教研活动真正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课堂教学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双减政策落地后,如何减负不减质成为必须解答的问题。通过调研和听评课,发现学校目前的课堂环节中,无效和冗余的环节仍占比较大,教师备课不充分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必须聚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常规管理方面力争做到以下几点:抓好备课,实现教案精品化;加强检查,实现管理精细化;重视落实,实现课程刚性化。
3.实践类课程不够丰富。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学生可选择的实践类课程种类较少,下一步我们将拓宽思路,充分发挥教师个性与特长,努力丰富课程超市数量,提高课程开设质量,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做到特长发展。
4.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不够深入。一是阅读与写作结合不够,未能形成序列化;二是活动平台不够丰富,未能形成可推广的成果;三是读写指导不够专业,评价手段不够丰富。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学校师资现状与学生特点,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将阅读与写作教学和研究推向纵深,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奠基。